化解工作新契机
礼县固城镇采纳了陇南“1234”民事直说模式,致力于防范和解决社会冲突,以提升地区的安全与稳定。3月12日,司法所联合林山村村委会和派出所,有效解决了因无主牦牛损害农作物所引起的争执,此举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示范。
纠纷突发引不满
近期,林山村农田不幸遭受两头未标记牦牛入侵。此行为致使11户村民的65亩麦田和油菜地遭受严重损害。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村民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了他们强烈的不满情绪。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村委会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微信群发布了认领公告。然而,截至目前,仍未有人对此作出回应。
多部门协同行动
为遏制矛盾加剧,村委会对牦牛采取了临时围栏措施,并向固城镇司法所报告了事件详情。固城镇司法所接到报告后,与派出所合作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过程中,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牲畜特征对比,确认了这两头牦牛分别归属芦山村刘某甲和苟河村刘某乙。
赔偿金额起争执
养殖户对管理错误表示认同,但对赔偿数额持有异议。双方在赔偿金额上未能形成一致看法。因此,镇司法所牵头,联合村委会、村民代表及养殖户,依据“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举办了现场沟通会,旨在化解这起争议。
耐心调解终和解
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秉持“公开沟通、民主协商、透明处理”的原则。他们向养殖户详尽解释了《民法典》中关于动物造成损害的责任规定,并帮助他们明确个人责任。同时,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了村民的诉求,依据农作物市场价格和受损情况估算损失,并提出了赔偿意见。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养殖户已接受赔偿金450元,并作出承诺,将增强对牦牛饲养管理的质量。
未来工作再展望
固城镇近期妥善解决了相关纠纷,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村级小事现场解决、镇级大事集中处理、矛盾内部化解”机制的显著效果。村民张某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并对调解人员的公正与合法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固城镇计划在今后加大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促进养殖户提升责任感,优化牲畜管理水平。实施多项策略,旨在切实减轻冲突,提升公众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安全感。
在处理这类争议事件时,固城镇实施了哪些行动?这些行动是否对其他地区具有参考价值?是否值得其他地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