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渡村呈现一独特景观。该村民宅墙壁上,《浮渡民约》内容清晰可见,其上写着“室内常清洁,村路保持畅通;物品摆放整齐,家禽家畜圈养得当……”这些看似简单的规约,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民约的来历

该组织采纳了鲍、章等家族的家训和家规。它从家族文化中提炼精髓,并持续进行修订。这种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做法,既尊重了传统,又适应了时代发展。2017年,民政部将其评为“全国100篇优秀村规民约”。这一荣誉并非巧合,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涉及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风气、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多个方面的规范,以四字一句的形式呈现,易于村民记忆,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浮渡民约:从家训到村规,看安徽浮渡村如何用四字一句改变村民生活  第1张

这些规定紧密贴近村民日常生活,既涉及环境卫生的严格要求,又涵盖道德品质的规范,均源自村民日常行为习惯,与乡村治理进步的需求相契合。

宣传与张贴

《浮渡民约》修订版已在浮渡村27个自然村落张贴。张贴点选在文化墙、文化广场、宣传栏等显眼位置。民约无处不在,不断提醒村民。如同村中的隐形导师,它持续监督村民行为。

广泛张贴后,民约得以更深入地融入村民意识。村民在路过时,目光常被吸引,日积月累,民约内容深植脑海,成为村民行为的隐性规范。

如何“立”得住

浮渡村在实施村规民约时,形成了独特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坚守原则,将优良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文明有效融合。同时,通过创新手段,确保民约充满活力。

举办“繁荣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该评选依据是是否遵守《浮渡乡规》。评选期间,村民主动对照乡规审视自身行为。此外,村规民约的常态化宣讲及其他文明实践活动亦持续进行。这些活动加深了村民对乡规意义的理解,并促使他们内心认同并接受乡规的规范。

村民行为的转变

《浮渡民约》的实施使得村民行为显著改善。昔日村道上的杂物堆积现象已不复存在,现道路畅通无阻,保持清洁。农作物种植亦由原先的杂乱无章转变为如今的井然有序。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均整理得井然有序,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景象。

村民们的行为模式已从以往被动遵循规则,转变为如今将民间约定融入日常生活的常态。这一变化是渐进且显著的。其背后,民间约定的规范与引导作用深入人心。

村民的认同与归属感

浮渡村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加强。这一现象源于他们对村庄变化的目睹。乡村治理成效显著,与村规民约紧密相连,使村民为家乡的自豪感日益增强。

众多游客因浮渡村的风光和淳朴乡情慕名而至,村民在此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村庄的魅力及自我价值。村民们自发遵守村规民约,并主动维护村庄的声誉,形成了良性互动,这是对民约价值的深刻认识后所展现出的积极态度。

民约助力乡村发展

浮渡村近期取得的成就备受瞩目。该村已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包括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以及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这些荣誉名称背后,反映了村子在多个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浮渡民约》在乡村振兴和本土文化特色展示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村庄的进步与民约的实施相辅相成,浮渡村因有此民约而前景光明。村民们有望在《浮渡民约》的激励下持续奋斗,打造更美好的家园。提问:您是否了解类似的有效村规民约?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并请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