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平陆运河企石枢纽传来喜讯,上闸首中墩的输水廊道封顶工程已圆满结束。这一重要环节的完成,意味着上闸首输水廊道的“鹅颈段”建设已全部完成。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上闸首的最终封顶和金属结构的安装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保障运河整体建设进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平陆运河企石枢纽的闸首中墩上游块浇筑面积十分可观,长度为46米,宽度为29米,整体浇筑量总计达到了3285立方米。浇筑工程顺利完成后,上游块的高度增至25米,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预定标准,施工团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现。
施工难度巨大
在施工期间,上闸首中墩的输水廊道面临了一些挑战。该廊道的结构设计相当复杂,其线条多变,钢筋布局呈现出密集的网状结构。特别是“鹅颈段”的特别设计,显著提升了施工的难度。此外,随着高度的增加,该廊道的截面形状也在持续变化。
众多阀门井的预埋件安装作业即将展开,这一作业对施工技术、组织架构及质量控制构成了严峻挑战。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施工队伍凭借精湛技艺和持续奋斗,成功攻克了一系列难题,保障了工程按期完成封顶。
平陆运河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陆运河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该运河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个实现江海直达的运河工程,同时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不可或缺的环节。
平塘江口坐落于广西南宁市横州市西津库区,标志着运河的起始点。运河路线穿越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着钦江河道向北部湾方向延伸。运河全长134.2公里。依据内河I级航道标准建造,该运河具备承载5000吨级船舶的能力。据数据统计,该项目总投资约为727亿元人民币。
改变水系格局
广西境内水资源充沛,其中约百分之八十的水流注入西江,最终流入海洋。然而,平陆运河的建成打破了这一常规,通过在山区进行挖掘,使得水流得以向南方流动。此举不仅解决了广西虽然濒临大海却无法直接通海的难题,同时也标志着广西水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广西水资源利用将受到重大影响,同时,该地区的水运规划也将遇到新的发展机遇。平陆运河的竣工为广西在江河海联运方面增添了更多选择,同时提升了其与外界水上交通的交流频率。
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西南地形以山地为主,这一特点使得该地区的交通与物流费用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平陆运河的开通显著促进了这一问题的改善。数据显示,借助平陆运河进行货物运输,相较于现有水路,航程缩短了约560公里。
缩短运输周期和降低物流费用将显著增强西南地区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该举措在促进西南地区产业布局优化和贸易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产业集聚
广西正同步加速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建设步伐。该区域正致力于推动石化化工、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等与港口产业集中增长。运河一旦完工,5000吨级船只将可直接从西江内河港口启航,驶往我国沿海及东南亚的主要港口。此举将有效提升国内外市场的连接效率。
此举将吸引众多企业投资并展开布局,这将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这一举措有助于显著提高广西在全球及国内经济版图中的位置。对于广西实现高质量发展,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一举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平陆运河具备诸多显著优势,其特色受到广泛关注。您对它在哪个领域有望取得突破最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此外,不妨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并分享至您的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