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澎湃新闻报道,某电商平台销售的所谓“纯棉棉被”实际上是由非法使用的低成本化纤废料制成。报道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多个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对这一事件展开了调查,目的是揭示“纯棉棉被”造假的真实情况。

报道引发监管行动

2月10日午时,澎湃新闻的暗访团队悄无声息地展开了调查。他们发布的有关电商平台销售的“纯棉棉被”真实性的报道,如同重磅炸弹,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报道公布后,涉事工厂所在地的多个市场监管机构迅速作出反应,立刻启动了调查流程,力图全面查清造假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淘宝的“淘工厂”平台也迅速采取了措施,已将涉嫌问题的“一级长绒棉被”产品链接从平台上删除。

消费者遭遇维权难题

姚先生不幸遭遇了近期的一起造假事件。他在“天天特卖工厂”购买了标注为一级长绒棉的被子,送检结果显示,被子中心棉含量仅为4.8%,主要成分却是聚酯纤维。发现问题后,姚先生立即向平台客服举报了售假行为。客服方面却坚称平台未销售假货,所有商品都经过严格资质审核。在姚先生遵照指示操作后,对方却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记者购买发现问题

自一月中旬起,记者在淘工厂平台上搜索“棉被”,并随机挑选了三款不同尺寸、发货地为“湖州”的被芯进行购买。所购被芯的发货信息与姚先生购买的商品相符。影子调查队在湖州进行秘密调查时,商家陈某透露了真相。他所销售的被芯实际上是由湖州当地纺织厂利用废弃化纤纱线等材料生产的化纤产品。这些被芯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纤维,其棉花含量极低,所混入的仅为普通棉花的再生料,而非宣称的一级长绒棉。

生产乱象令人咋舌

调查期间,暴露出废弃物料的出处信息模糊不清。相关人员虽宣称所用原料为本地布厂所购,并保证品质无误,却未提供购买凭证。此外,部分工厂的生产现场秩序混乱,关键的高温杀菌步骤缺失,且未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明可随意按照客户需求制作,而质检流程并未得到有效执行。陈姓负责人进一步透露,低品质的化纤棉原料以较低价格转手销售给沙发、垫子等制造商。

廉价原料暗藏风险

棉被生产商称,纱线拆解后可重新加工。但一家网络家纺店宣称其产品为纯棉填充,实则使用了低劣材料。湖州新市镇的床上用品生产商提到,回收纱布及化纤废料制成“回料”的情况普遍存在,然而质量极差,出厂价可能低至每斤2元。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床上用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杨旭强调,此类低成本化纤纱线破碎后形成的化纤棉,属于禁止使用的“再加工纤维”,不得用于床上用品填充。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

监管人员指出,民众关注的产品抽样检查需加强频率,对涉嫌生产和销售假劣产品者将予以严厉处罚,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目前,我们正紧密跟踪此次调查,力求彻底解决“棉被造假”的乱象,同时致力于打造一个消费者可信赖的购物环境。

购买床上用品时,消费者是否遭遇过相似困扰?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个人经历。此外,请为本文点赞并转发,以便更多人士认识到“纯棉棉被”市场存在的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