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关总署发布了外贸领域的多项关键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外贸业绩显著,成功跨越了43万亿的里程碑。与此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全国海关制定了新的策略,旨在促进外贸的持续增长,此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24外贸成绩斐然

海关总署党委书记孙梅君于7日全国海关工作会议上指出,2024年,我国外贸实现显著增长,总额首次超过4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连续八年位居全球货物贸易首位。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我国外贸表现尤为突出。这一成就彰显了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为全球贸易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4年,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实现了多项重要突破。众多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力持续增强,尤其是制造业产品,凭借其卓越品质和性价比优势,成功吸引了国际订单。同时,消费品出口也呈现出良好态势,满足了全球各地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交流日益活跃。

海关服务全面优化

2024年,海关不断改进服务,以提升贸易的便捷性。该年度,共发布了16项新措施,旨在进一步改善口岸的商业环境并简化企业通关流程。这些措施显著减少了企业的等待时间和经济负担,提升了通关的整体效率。众多企业反馈,货物通关速度显著提升,操作流程变得更加简洁高效。

海关实施了关税减免和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退税款达2829亿元。此举减轻了企业负担,并提升了它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资金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研发和生产投入,进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跨境行动创新推广

海关在二十个城市实施了旨在推动跨境贸易便捷化的专项活动,并已取得显著进展。经实际操作验证,29项改革举措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复制和推广。新型的通关及监管方法显著简化了贸易流程,有效提升了贸易的整体效率。

此次行动提升了海关与企业间的交流协作,迅速掌握企业需求并作出相应调整。众多企业得以加入政策制定与优化过程,促进了双方的积极互动,进而为跨境贸易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产品与口岸开放拓新

2024年,我国放宽了进口限制,允许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111种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此举不仅丰富了国内市场供应,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多样化食品的需求。各类水果和肉类等特色农产品涌入国内,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新产品的引入,增强了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活力,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

海关积极推动增设和拓宽14个开放口岸,同时新建7个保税物流中心。这些口岸的开放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则提升了物流运作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国外贸的竞争力。

2025聚焦促稳提质

孙梅君强调,我国外贸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外部环境的冲击。2025年,全国海关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作为核心任务,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精准且价值高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帮助企业稳定订单、拓展市场,实现灵活开放与有效监管的平衡。在稳定和提升外贸规模与质量的具体措施上,海关正推进存量与增量政策的协同作用,增强对16条支持措施执行力度和成效的评估。

2025年,我国将启动旨在简化跨境贸易流程的专项活动。此举旨在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模式的创新,并支持包括公铁联运在内的多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进一步深化加工贸易的改革,并促进农食产品进口的多样化。此外,还将采取措施扩大农食产品的出口,以期全面提升我国的外贸水平。

深化开放创新监管

全国海关致力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着重于制度型开放的拓展和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同时,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深化与沿线国家海关的协作,促进贸易的顺畅流通。此外,正全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封关运营准备工作,并实施自贸试验区的升级战略。

全国海关启动了口岸综合绩效评估试点项目,旨在指导各地加速边境口岸设施建设,助力东北及新疆、西藏等关键边境口岸提升能力和质量,从而增强我国口岸的整体性能,并推动外贸的持续稳固增长。

您认为2025年海关的这些措施对我国外贸发展将产生怎样的促进作用?敬请留言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