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黄骅港煤炭港区货物吞吐量攀升至22583万吨,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成就显著,亮点众多。它不仅是黄骅港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更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 煤炭下水量居首

2024年,黄骅港煤炭吞吐量达到了21435.5万吨。这一数字引人注目,因为它已连续六年成为“北煤南运”港口的领头羊。这一成就凸显了黄骅港在煤炭运输领域的关键作用。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黄骅港承担了众多煤炭中转任务,为南方地区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黄骅港的持续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权威地位。面对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黄骅港在煤炭运输领域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黄骅港之所以在煤炭运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备的转运设施。该港作为连接西部与东部、北部与南部煤炭运输的关键节点,确保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它也确保了南北地区能源需求的及时满足。

二 散杂货吞吐量创新高

黄骅港2024年创下新纪录!22583万吨货物吞吐量如何助力国家能源安全?  第1张

2024年,黄骅港的散杂货吞吐量达到了816.8万吨,创下了开港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黄骅港业务种类的丰富性,并揭示了其在散杂货运输方面的巨大潜力。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散杂货业务上的积极拓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黄骅港散杂货业务的扩张显示出其在多用途港口建设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不同种类的货物运输吸引了更多企业参与合作,这对增强黄骅港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 依托国家能源集团优势

2024年,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国家能源集团的一体化优势实现稳健发展。在此过程中,黄骅港的煤炭业务得到了强化。这种一体化合作模式,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连接,显著提高了区域单位间的协作效率,对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能源集团在黄骅港充分利用了其资源和管理上的优势。此合作模式确保了黄骅港在应对能源供应的复杂环境中,具备充分满足需求的实力。同时,产业链各方能够共享信息,优化资源配置。

四 应对极端天气措施

2024年,企业积极应对极端天气挑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构建了从100公里至30公里的三级风速预警圈,以此增强气象服务平台的预警能力。这一举措有效实现了对夏季突风和冬季长时间大风的“双重预防”。这些应对策略有力地保障了港口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频繁出现的极端气候状况往往会对港口的正常运作造成干扰,黄骅港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对于港口内的船舶以及码头设施来说,保持稳定的运营状态极为关键,而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五 提升内部管理

2024年,黄骅港在内部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年度检修计划执行率超预期,达到104.3%。装卸流程中,设备故障时间分别降低了60.4%和10.3%,有效降低了故障对运营的影响。这些成效显著增强了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保障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

有效的内部管理有助于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这对确保煤炭等货物运输的时效性至关重要。持续加强港口的运营管理是保障运输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

六 加强数字化发展

2024年,黄骅港着重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广泛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流程准备时间缩短了23%,装卸效率分别提高了1.8%和1.4%,实现了效率的双重提升。此举有助于加速资源的高效流动。

数字技术在港口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港口进步的必然走向。黄骅港在此领域取得的成效,有效增强了其在业界内的竞争力。资源更新速度的加快,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黄骅港取得的卓越发展成就,您如何看待其未来能否持续并实现新的突破?诚邀大家参与讨论,同时欢迎点赞和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