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油电混合动力内燃机车交付,鞍山钢铁引领绿色运输新纪元  第1张

2月14日,鞍山钢铁,作为鞍钢集团的一部分,顺利完成了国内首台油电混合动力内燃机车的交付。这一成就凸显了鞍钢在铁路牵引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外,它还见证了鞍钢在推动绿色、高效运输方式变革上的重要进展。

交付使用标志升级

鞍山钢铁成功接手了我国首台油电混合动力内燃机车,这一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此举体现了鞍山钢铁在铁路牵引技术领域的进步,标志着其从传统内燃机车技术向先进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的转变,并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成就不仅代表了鞍钢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重大进展,同时也为我国冶金运输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鞍钢在清洁运输领域取得了创新进展,特别是在绿色低碳和高效智能方面。通过采用新型机车,运输过程变得更加环保,效率显著提高。此举不仅缓解了环境负担,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潜力。

研发背后的考量

鞍山钢铁铁路运输分公司与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携手,共同研制出我国首台油电混合动力内燃机车。在研发阶段,双方对鞍山钢铁铁水运输的工艺技术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针对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牵引功率的持久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新型机车采用了油电混合设计,力求在各种工况下均能保持稳定运行。

刘磊刚,鞍山钢铁铁路运输分公司经理,指出该设计在动力系统方面继承了内燃机车的优点,并巧妙地结合了电力驱动的节能高效特性。该新型机车满足了一系列严格的规范要求,具备适应鞍钢复杂运输环境的能力,确保了铁水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双动力系统优势

该车型装备了复合动力系统,其中包含内燃机和动力电池,并配备了集中控制模块。系统具有智能调节功能,可依据实际使用条件和环境自动切换油电模式。当动力需求增大时,内燃机可迅速输出强劲动力;而在动力需求较低时,动力电池可独立运作,显著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

数据显示,该技术节油效果超过30%,这一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长远来看,该技术有望大幅降低企业的燃油成本。此外,该设计减少了企业对传统燃油的依赖,有效降低了能源使用量,同时减轻了环境负担。

电池性能表现

动力电池在机车中的应用表现出色,适应性强,可在各种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即便在气温低至零下40度或高达40度时,其热管理系统依然能高效实现制冷或加热,维持动力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因此,机车在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均能持续稳定运行,不受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

该动力电池具备600千瓦的放电能力和500千瓦的充电能力,为机车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车辆配备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内置的电压和温度感应器,实时监控电池的电压和温度等关键参数。此系统可准确识别和处理潜在风险,确保机车运行的安全性。

环保降噪效果

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内燃机车在环保性能上表现卓越。电力驱动显著减少了噪音,噪声时长缩短了超过80%,噪声分贝值也有所降低。这一技术革新对于提升作业环境质量、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有助于打造更加安静、舒适的厂区及周边环境。

新型机车在尾气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幅降低了排放总量。据数据表明,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新型机车能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5%,碳氢化合物排放约73%,以及一氧化碳排放约83%。这一变化显著提升了厂区周边的空气质量。此改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正面影响。

未来发展规划

2025年,鞍山钢铁计划分阶段引入20台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内燃机车。这些机车将逐步投入运营。在此过程中,鞍山钢铁将持续积累新型机车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同时,企业也将致力于改进运输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刘磊刚,鞍山钢铁铁路运输分公司经理,指出该举措将不断推动铁路运输向绿色与智能化方向升级,为冶金运输的高质量发展设立新的标准,同时促进整个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关于油电混合动力内燃机车,您对其未来能否跨越多个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