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泉州海事局全力护航,厦金大桥厦门段刘五店航道桥西侧的锚碇钢沉井(前井)顺利完成了出坞作业。这一进展备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众多不利条件,该重大工程部件的出坞过程依然顺利进行。

钢沉井出坞意义非凡

厦金大桥建设中,此次出坞的钢沉井扮演着关键角色。该桥建设备受瞩目,其完工后对区域互联互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此前,东锚碇钢沉井的前后井分别在7月和8月成功出坞。现在,西锚碇钢沉井的出坞动作进一步加速了工程进度。每一步的前进都预示着厦金大桥向竣工迈进,对两岸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交流具有重大影响。此外,钢沉井的出坞难度不低,其高达66米、宽48米、重达1.68万吨的庞大体积,彰显了这一工程的巨大规模。

厦金大桥西锚碇钢沉井成功出坞,1.68万吨巨无霸如何克服寒潮大风?  第1张

钢沉井的成功出坞体现了众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这一过程涉及精心规划的布局和复杂的建设工艺,每一环节都汇聚了众多智慧。作为独一无二的作品,任何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不利因素并存

与前两个钢沉井出坞相比,此次任务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西锚碇钢沉井尺寸显著增大,长66米,宽48米,高43.7米(含接高围堰9.8米),其庞大的尺寸在制造和移动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不便。重量达1.68万吨,拖带作业难度显著增加。此外,大吨位拖带限制了被拖物的操作能力,且其广阔的受风面积导致浮运拖航速度明显降低。

泉州沿海正处于冬季寒潮和大风频繁的时期。这一不利气候导致钢沉井的出坞作业被迫推迟,并且显著提升了拖带作业的安全风险。恶劣天气和设备状况如同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作业面前。

泉州海事局的准备工作

泉州海事局为确保钢沉井拖带作业安全,实施了多项举措。该局促成了相关单位参与方案论证及航前协调会议,旨在完善出港计划,追求各环节设计的极致优化。此外,他们频繁前往船坞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工作人员全面细致地检查了每个角落和设备。

同时,对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毫不含糊,Marco点点笑等工作人员不留死角。他们持续关注潮汐和气象海况信息,动态搜集气象资料,确保为拖带船队提供实时准确的通航安全信息。

出坞当日的保障措施

出坞当日,泉州海事局VTS中心迅速启动应急措施。中心及时发布了航行预警,确保周边船只提前掌握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对整个作业过程实施了严密监控,确保万无一失。湄洲湾主航道及外走马埭支航道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执法人员被部署在关键位置,严格禁止无关船只驶入。

海巡艇被派遣以增强巡逻力度,于水面构筑起一道安全保障线。此举确保了现场航道秩序的稳定,使得钢沉井的拖运工作得以顺畅进行。

紧张的拖带而出坞作业

尽管前期投入了大量努力,然而在拖带出坞的关键阶段,气氛依然紧张。拖带作业要求极高的专注度,五艘配备强大动力的拖轮必须协同配合。他们牵引着重量达1.68万吨的钢制沉井,沿既定路径缓缓移动。泉州海事局的工作人员同样保持着高度警觉,现场指挥和调度工作不断根据现场情况作出灵活调整。

现场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沉井的移动,在这超过两个小时的监控过程中,每一分钟都考验着他们的应对能力。无论是风力骤变还是拖轮动力减弱等突发状况,都必须迅速得到处理。

后续展望

西锚碇钢沉井成功出坞,标志着厦金大桥建设取得新进展。后续阶段,安放与固定等关键环节仍需努力。泉州海事局的保障模式是否会在后续工程中沿用?这对其他同类海洋工程具有参考价值。对此,公众意见如何?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观点,并欢迎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