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风“康妮”迅猛来袭,威力巨大,沿海地区纷纷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在此背景下,泉州海事局采取的防台措施受到了广泛关注。
启动防台响应
10月30日中午12时,泉州海事局迅速启动了防台Ⅱ级应急响应。这一行动的及时性,源于对台风“康妮”的精准预测,以及对海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此时,泉州海事局如同精密运作的机器,全面启动。各部门迅速集结,全力以赴投入防台风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均深刻认识到台风的威胁,他们严谨以待,全力以赴,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启动防台响应,海事局内迅速陷入繁忙。相关文件迅速传达到各部门,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责任。在紧急关头,他们明白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井然有序地推进前期准备工作。这些努力为后续防台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客渡船防台措施
泉州海事局对辖区内的客渡船防台工作实施了严格的措施。辖区内的两条客运航线已全部暂停运营,其中泉金航线的“八方”轮已驶往厦门以避风,肖厝至惠屿的渡船“泉港号”和“惠屿号”也已停航,并确保了人员的安全撤离。这些举措旨在最大限度地确保旅客的生命安全。虽然这些客渡船以往承担着关键的运输职责,但目前全部停航,导致众多旅客的行程被打乱,但他们普遍表示理解,认为这是应对台风这一不可抗力因素所必需的应急措施。
海事部门同步加强渡运水域的巡航检查。工作人员在面临台风可能侵袭的风险中坚守岗位,持续监控渡运水域,坚决杜绝船舶非法搭载乘客的隐患。若发现非法搭载乘客现象,将立即采取严格措施,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海事部门在确保民众安全上的坚定意志。
施工船舶的安排
泉州海事局在施工船舶管理上实施了全面而周密的策略。辖区内的所有施工项目已暂停作业,且所有施工船舶均得到了妥善的避风处理。具备动力的施工作业船除必需的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已安全撤离至岸上,而无动力施工作业船上的船员也全部上岸。这些船舶在正常情况下是泉州海域建设的关键力量,面对台风威胁,其安全安置显得尤为关键。通过这一措施,确保了船舶及其船员的安全。
施工单位与海事局紧密协作,高效完成了船舶安置工作。船员们迅速作出反应,有序整理个人物品,安全离船登陆。他们深知台风的破坏性,选择留在安全的陆地上是明智之举,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现了施工单位及船员们的防台风意识。
危险品船舶的处理
台风期间,危险品船舶需采取特别措施。此类船舶需驶离港口,前往安全水域避风,以避免潜在事故对港口及邻近区域造成威胁。对于必须停靠港口避风的燃料供应船,原则上应将货舱燃料卸空。这一规定基于重要考虑,因为卸空燃料能够极大减少潜在风险。若港口发生意外,如船舶遭受台风严重破坏,卸空燃料将降低引发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海事机构对危险品运输船舶的监管极为严格,涵盖从船舶离港的航道指引到其在安全水域锚泊的全过程,均受到严密监控。船员们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全力确保危险品船舶在台风期间的安全。
修造船的防台策略
在船舶修造领域,对于具备不同自航能力的船只,防台措施各异。对于具备自航能力的船只,需按照值班规定配备船员,并转移至安全水域避风,此措施既确保了船舶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资源。而对于无自航能力的船只,则采取进坞、系泊码头、抛锚、使用浮筒等多种方式防台,船上人员需全部撤离至岸上。这一做法是基于无自航能力船舶在台风中易受损害的特性,通过多种手段的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其抵御台风的能力。
修造船厂员工迅速投入工作,对船舶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力求确保防台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无论是具备自航能力的船舶还是不具备自航能力的,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防台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型船舶的应对方法
针对小型船舶,已制定详尽的应对措施。对于必须停泊在港口以避风的船只,应将其转移至安全水域,或选择进坞、冲滩、系岸等措施进行避风,并确保船上所有人员撤离至岸上。尽管这些小型船舶在海洋运输领域所占比例不高,但它们却与众多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海事部门依据其特性,出台了切实有效的防台风策略。
船主们正积极遵照海事部门的规定执行操作。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强台风的侵袭下,船舶的安全显得尤为脆弱。即便部分船主可能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因进坞或冲滩而需承担的后续维修费用,他们依然决定遵守规定,以确保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在台风“康妮”来袭期间,泉州海事局展现了极高的警惕性。他们全面监控台风动向,及时发布海上船舶防台预警,强化了值班和巡航巡查,优化了船舶交通组织和锚泊秩序管理。不禁让人好奇,其他沿海地区是否也能如泉州海事局般,实施如此周密完备的防台措施?我们诚挚邀请大家为泉州海事局点赞,并分享此文,让更多人知晓这些有效的防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