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五更史诗·西迁之后,陶承志又一力作全球首演  第1张

11月9日晚7点,沈阳交响乐团在2024音乐季中迎来了第四场演出,地点为盛京大剧院音乐厅。这场音乐会由陶承志创作,原创交响作品将一一呈现。这一活动无疑为观众献上了丰富的视听盛宴,成为沈阳音乐界的一件盛事。

陶承志音乐扎根黑土

陶承志长期致力于本土音乐创作。以《史诗·西迁》等作品为例,这些作品均根植于东北地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他对东北的黑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在音乐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78岁的他,几十年来不断从家乡的风土人情中汲取灵感,无论是东北四季的变迁,还是民间音乐的旋律,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深入挖掘本土元素,他用音乐讲述了东北的故事。陶承志始终将东北视为自己音乐创作的源泉和根基,因此他的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本土风情。

交响音画黑土印象首演

2022年11月9日,原创交响音画《黑土印象》在音乐会上进行了全球首演。该作品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创作,自当年起便开始着手制作。作品巧妙地将交响乐与东北民歌的元素相结合。它由“春之水”、“夏之花”、“秋之叶”和“冬之雪”四个篇章构成,这些篇章细腻且生动地展现了东北四季的独特魅力。在音乐创作上,作品广泛运用了二人转的文嗨嗨、武嗨嗨曲调,并融入了《生产忙》、《东北风》等传统东北民歌。作曲家旨在通过这种广受欢迎的旋律,使交响乐更加贴近民众,更具亲和力。这种创新组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广东北本土文化

传承以往作品风格

《黑土印象》沿袭了陶承志过往作品的特色。其前作,如《月牙五更》舞剧,同样根植于东北的民间音乐。陶承志以此为基,为交响曲注入了全新的音乐语境与表达手法。这种风格的延续,彰显了他对东北本土音乐风格的坚守与推广。正如文化传承的脉络,从过往作品到《黑土印象》,始终立足于东北民间音乐的肥沃土壤。陶承志通过这一风格的持续运用,不断塑造具有东北特色的音乐作品。同时,在传承中不断进行创新,为本土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舞剧月牙五更成丰碑

二十年前,舞剧《月牙五更》问世,成为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杰作。陶承志担任编剧、作曲及作词,其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节目”奖以及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自那时起,该舞剧在沈阳、辽宁乃至全国舞台艺术领域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在众多荣誉的照耀下,它持续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在沈阳等地频繁上演,其影响力更是遍及全国,成为众人心中的一部经典舞剧。

音乐会涵盖众多作品

此次音乐会不仅迎来了《黑土印象》的全球首演,还呈现了众多精彩纷呈的作品。其中包括舞剧《月牙五更》的选段以及交响曲《史诗·西迁》的选段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陶承志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多元化成就。演出团队阵容豪华,由沈阳交响乐团、沈阳文旅青年合唱团以及东北大学大学生合唱团共同呈现。此外,市委宣传部、省文联、市文旅局、市文联以及省市音协等多家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众多单位的参与不仅凸显了此次音乐会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其在推广本土音乐方面的积极作用。

打造本土音乐任重道远

陶承志深知培育本土音乐精品之路充满挑战。他感叹,如何运用交响乐手法描绘辽沈地区的风貌、讲述地方故事,一直是辽沈音乐界持续探索的课题。他的音乐会便是这一探索的实践之一。同时,他也致力于通过个人努力,吸引更多音乐人才投身于本土音乐的创作。尽管年事已高,他仍坚信,作为本土作曲家,自己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怀揣深情为家乡创作更多优质音乐。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本土音乐的热爱与坚守,也昭示了本土音乐的发展亟需更多人共同参与,汇聚更多力量,以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此,我们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您认为吸引更多音乐人才投身本土音乐创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展开讨论,并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