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受到广泛关注。名单中,全国共有38个案例被收录。其中,河北省滹沱河(石家庄市段)成功入选。这不仅展示了地方生态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凸显了全国对河湖生态保护的重视。
美丽河湖的评选历程
自2021年度,生态环境部启动了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的征集工作。至2022年与2023年,已成功评选出两批共计56个优秀案例。本年度,又新增了38个案例。这一系列举措,正逐步深化全国河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通过案例评选,激发了各地在改善水环境和水资源状况方面的积极性,并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入选案例需在多个环境指标上表现出色,方能成功脱颖而出。
案例入选各有特色,它们不仅展现了当地水利与环境的高效融合,同时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类案例对其他地区在河湖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滹沱河基本概况
滹沱河起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河流主干线总长达到588公里。其中,在石家庄市境内流经约205公里,途径平山、正定等区域,成为石家庄最大的行洪河道。其地理位置及流域特性对于该区域的防洪和灌溉工作具有显著作用。作为石家庄的本土河流,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深厚记忆。
滹沱河曾遭遇诸多挑战。自上世纪70年代起,河流断流,导致河岸植被稀疏,土壤沙化加剧。这一现象不仅损害了当地生态环境,还限制了其对周边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昔日生机勃勃的河流如今变得衰弱,其功能丧失严重。
滹沱河的艰难复兴
石家庄着手实施滹沱河的抢救工程,并已启动分阶段进行的生态恢复项目。该工程主要针对黄壁庄水库下游109公里的河段进行系统性修复。通过修建道路、加固堤坝、清理河床、回填沙坑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整治。在修复的每一步骤中,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恢复湿地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众多繁杂难题。必须防止污染再次发生,并保证湿地生态功能得以逐步恢复。同时,植树绿化工作需考虑植被种类及成活率等因素。通过这些不懈努力,滹沱河逐渐重焕生机。
滹沱河如今的生态面貌
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已覆盖超过13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增至2922公顷,新增及升级绿地达10289公顷。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昔日干涸的河床现已成为清澈见底、绿意盎然、景色宜人的景观。这一显著变化一目了然。
市民们直观地体验到了这一变化。他们指出,昔日河畔水鸟罕见,如今却常见水鸟在此欢快地嬉戏。水鸟数量的显著增长反映出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目前,已有220种鸟类在此栖息,迁徙期间鸟类数量更是超过百万,更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此停留,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滹沱河对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
滹沱河目前拥有显著的景观生态价值。其宽阔的湖面和优质的水质等特色资源,展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这些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进而促进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保障了健康的生态环境,当地的经济基础得以增强。农业灌溉用水得到充分保障,城市环境也因此吸引了更多投资。这一切都得益于滹沱河的优良生态。滹沱河的流经,生动展现了河流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和变化的实例。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未来
生态环境部即将发布关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行动指南。该指南旨在指导各地结合本地情况,有序开展河湖保护活动。该方案旨在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全国范围内美丽河湖的建设进程。
入选案例地区应持续巩固现有成果,并持续改进。未入选地区则可借鉴优秀案例。展望未来,我国河湖将朝着更加美丽和完善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