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县一直受到山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挑战,目前启动的“江水上山”植树造林项目正在促使当地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善,同时为民众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这一生态变革将带来何种长远的效应?
生态难题待解
朗县长期遭受“水低地旱,雅江之水近在咫尺,却处处缺水”的挑战。该地区四季阳光充足,蒸发剧烈,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导致山上的植被难以自然生长,土壤沙化问题严重。这一状况对当地的生态发展造成了限制。尽管县委、县政府先前多次组织了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但由于用电抽水的成本高昂,成效并不理想。
借鉴经验试点
朗县县委、县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以“绿化、提升绿化”作为工作起点,参考了拉萨南北山绿化项目的成功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施了“江水引入山间”的造林绿化工程试点工作。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现场负责人潘俊林表示,过去采用电力抽水不仅费用高昂,而且难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而新工程的出现为改善生态带来了新的希望。
技术创新亮点
“江水上山”绿化造林项目采用了水能提灌技术,该技术涉及一种无需电力驱动的永久性水能提水装置。该装置通过河水冲击水轮机来驱动水泵将水提升至山上,其后期运行费用低廉,且设备维护简便。此外,该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可以搬迁后重复使用,适用于植树、种草等多种工程,为造林绿化提供了既经济又高效的解决方案。
工程进展情况
朗县“江水上山”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8674万元。其中,一期工程的投资额为3127万元,涉及人工造林1289.55亩,种植了包括巨柏、藏冬桃在内的15.18万余株树木,管护期限为5年,目前该期工程已顺利完工。总投资额达到5547万元的项目,已于2024年4月启动建设。项目在20个作业区进行了生态修复和造林工作,覆盖面积达2956.2亩。共栽种了18.69万余株不同种类的树木。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总量的51%,并预计将在2025年6月前完工。
群众受益明显
在工程进展阶段,朗县对生态和社会双重效益给予同等重视。至今,当地农牧民参与用工超过4350人次,人工机械费用累计支付已超过1370万元。此外,县里优先采购了农牧民个人苗圃种植的树木共计68000株,并支付了81.6万元的款项,从而帮助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实现增收和致富。
未来前景可期
旦增,朗县林业和草原局三级主任科员,指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以及民众劳动投入的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正在尝试开辟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该举措预计每年将新增储水量600至900吨,固定碳素超过40吨,释放氧气超过30吨,从而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高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该“江水入山”项目在提升朗县生态环境的同时,亦有助于民众增加收入,您是否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其他具有相似条件的地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