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原本旨在促进消费、惠及民众的消费券,却意外地出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被转手,这一现象背后牵涉到庞大的倒卖团伙,涉及诸多违法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消费券二手转卖乱象
目前,在上海,频繁出现消费券被转卖的情况。多个二手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转售上海市各区消费券的帖子。这些转售行为显然偏离了消费券的原始用途,即旨在推动当地消费和地方经济增长,而非供人转手获利。此外,部分卖家的IP地址显示其位于外地,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他们行为来源的合理怀疑。
观察发现,此类转售现象并非孤立事件,已形成一定规模。众多帖子公然进行消费券的买卖,此行为严重扰乱了消费券的正常分发与使用秩序。
黄牛组织架构
令人震惊的是,存在有组织的黄牛团伙。记者调查揭露,这些团伙在微信群中进行活动。其核心大群规模庞大,人数多达四五百。此外,还有数百人负责组织抢券活动。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协作有序。
该组织成员之一透露了相关信息。该组织规模庞大,成员间协同合作,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券非法转手套现等活动。此类行为违背市场规则,损害公众利益,亟待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治。
非法抢券手段
这些黄牛采用的抢券方式多样,且较为隐蔽。他们运用虚拟定位软件,进行跨地域抢券活动。例如,“巨魔”这类软件,便被用于虚拟定位的设置。当应用程序获取位置信息时,该软件会拦截真实IP,替换为用户期望的IP,以此实现虚拟定位。
部分用户采用软件进行自动“数据包”捕获。此类“数据捕获软件”常用于抢购活动,能模仿人类自动进行抢购,其速度远超人类,且几乎无延迟。因此,用户能够迅速获取大量消费券,进而进行非法转手。
记者深入调查受阻
记者在深入调查时遭遇重重障碍。他们试图邀请一名关键成员加入讨论组,但对方戒备森严,必须提供介绍人的ID账号方能入内。记者只得转向加入外围的讨论组。这些外围组员同样遍布全国各地。这一现象反映出黄牛团体对自身安全防护的重视程度。
这种高度严谨性使得调查过程变得尤为复杂,记者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搜集信息。他们所能触及的,可能仅仅是黄牛市场中露出的冰山一角,而背后隐藏的更多黑幕则难以确切知晓。
警方破案情况
上海警方已迅速采取行动,针对此类犯罪展开打击。在11月初,经侦查,警方揭露了本市某餐饮店老板郭某与店长刘某的犯罪事实。他们联合他人,通过互联网发布收购餐饮消费券的信息,并诱导他人更改IP地址以异地抢券,大量购得餐饮消费券,同时虚构交易以骗取消费补贴。
12月13日,警方在调查其他案件时,揭露了张某杰等四人利用社交平台发布抢券活动,指使他人更改手机位置以抢夺优惠券,并与餐饮企业串通,通过虚假消费来核销,以此骗取消费补贴。至12月17日,包括张某杰在内,共有15名涉案人员及餐饮企业负责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时,警方已在外省市嫌疑人家中查获其抢券工具。
维护消费券正常秩序
上海警方明确,他们将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合作,持续关注涉及消费券的违法行为。目前,相关平台和服务提供者正陆续制定抢购策略,以区分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然而,黄牛团体也在持续尝试破解这些防范措施。
在当前这种状况下,众人普遍关注:如何有效遏制消费券被不法分子非法囤积和倒卖?我们期待广大网友积极留言、转发,并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