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发放的餐饮消费券很受市民喜爱。它的抵用比例较高,而且发放了多轮。这原本对民众有益,然而消费券却极难抢到,出现了一券难求的状况。在这背后隐藏着不良现象,像非法倒卖和骗补等,这些情况值得关注。

消费券热门难抢

上海每次发放餐饮消费券,很快就会被抢光。许多市民早早地守在手机前,就为了等待领取的时刻。然而,因为领取的人很多,而消费券的数量较少,即便手速很快,很多人也很难抢到。这导致市民一方面喜爱消费券的优惠力度,另一方面又怨恨难以获取这个福利。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些人只能对着消费券叹息,无法享受到政府给予的补贴。

这种餐饮消费券很受欢迎,这反映出公众对这种补贴形式是有期待的。因为消费券可以降低餐饮方面的花销,是一个省钱的机会,然而由于它的稀缺性,导致很多人没有得到。

二手平台倒卖现象

市民们正为抢券而感到发愁。然而,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却存在“库存充足”的情况。记者展开了调查,当以“消费券”和“上海”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12 月 7 日发放的大量消费券得以展现。其中,满 1000 元减 300 元这种券面最大的消费券被大量售卖。卖家所标注的价格在 100 元到 200 元之间,且价格各不相同。这些卖家为了躲避监管,在标题中使用拼音或者直接标注上海消费券。

揭秘:上海餐饮消费券为何一抢而空却在二手平台泛滥?  第1张

这些卖家的 IP 地址有不少呈现为外地的情况。当点开他们的主页时,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券。很明显,他们并非是合法获取消费券的群体。他们的倒买倒卖行为对消费券发放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严重的扰乱。这使得真正有资格领取消费券的上海市民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骗补行为的发现

上海公安部门察觉到了骗补行为。他们通过大数据对餐饮消费券的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找出其中的问题。他们发现某餐饮店在非营业时间,如早上 8 点之前和晚上 10 点之后,存在频繁的大额餐饮消费核销现象。这一细节成为了发现犯罪的重要线索。经深入侦查,得知店长刘某与黄牛胡某一起发布了收购消费券的信息。

这种骗取补贴的行为性质恶劣。消费券本应补贴上海本地的消费者,然而他们却通过非法手段谋取利益,这改变了消费券设置的初衷,使得补贴资金进入了不法者的手中。

黄牛与外地合作方手段

揭秘:上海餐饮消费券为何一抢而空却在二手平台泛滥?  第2张

黄牛胡某等人手段简单,影响恶劣。他们招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合作对象,让这些人把手机 IP 地址改成上海,接着领取优惠券,之后将优惠券卖给餐饮店老板郭某。这些外地人员与郭某互不相识,但为获利参与到骗补活动中。

这种行为既包含全国各地的网友对上海消费券进行非法获取的行为,也包含上海本地的餐饮企业对补贴进行非法骗取的行为。此行为形成了一条从以不正当方式获取消费券到骗取补贴的非法链条,给消费券发放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另一起骗补案件

上海警方在侦办另一案件过程中,除了上述案件外,还发现犯罪嫌疑人张某杰等 4 人在社交平台发布抢券任务。他们组织了很多人员,通过利用软件改变手机定位的方式来实施抢券行为,之后骗取消费补贴。这属于有组织的诈骗行为,他们大规模地运用非法手段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给消费券的发放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12 月 17 日,张某杰等人与涉案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共 15 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案件再次表明,在上海餐饮消费券发放期间,存在不法分子对其觊觎,且这种情况的严重程度较高。

揭秘:上海餐饮消费券为何一抢而空却在二手平台泛滥?  第3张

警方打击与后续防范

目前上海警方在这两起案件中抓获了 18 名犯罪嫌疑人。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网络治安行动支队有位副支队长叫陶腾,他表明抢券后加价倒卖有价票证的行为是违法的。商家通过虚假交易骗取补贴的行为属于诈骗。上海公安机关会协同政府的有关部门,一直密切关注各类涉及消费券的违法犯罪活动,目的是保障本市消费券发放的正常秩序。

揭秘:上海餐饮消费券为何一抢而空却在二手平台泛滥?  第4张

同时,上海的相关部门会借助强制刷新 IP 地址等方式来防范此类犯罪行为的出现。希望这些举措能够切实遏制不法分子的贪欲,让餐饮消费券能够真正地惠及上海市民。在此,想请教各位读者,你们认为怎样做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消费券发放过程中出现骗补现象?赶紧前来评论并分享你们的观点,也不要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