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培育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46万家。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产业领域,相关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千家。这些企业的成长潜力十分可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广泛关注。
上海率先启动培育
2011年,上海在全国范围内首个开展了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这一行动展现了远见卓识,鉴于当时中小企业发展遭遇众多挑战。上海采用这一创新培育模式,持续挖掘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多年来,上海持续增强对企业支持,成效显著。在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上海连续三次获得全国第一的殊荣。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上海在中小企业培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上海对专注于细分领域、具有特色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中小企业实施了多项支持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关注于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涉及企业运营成本的多角度考量。在空间利用方面,上海大力推进“工业上楼”战略,成功创建了55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和3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些举措为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空间支持。通过这样的布局,企业得以集中精力发展,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上海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成本对发展至关重要。自今年起,上海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所关注的土地、房产、电力、水资源、能源和网络等综合成本问题。为此,该市推出了“进一步促进工业降本增效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系列政策。预计这些政策将为企业节省150亿元以上资金。此举有助于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和生产等核心业务,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对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企业而言,这些措施如同在困境中给予援助。实际上,众多企业已从这些政策中获益,成本削减帮助他们保持了市场竞争中的价格优势,或增加了创新资源的投入,从而在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稳占优势。
上海拓宽股权融资渠道
上海在拓展专精特新企业股权融资途径上取得显著成绩。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母基金,规模达357.5亿元,落户上海,成为国内首个设立于北京的国家级母基金,并在上海设立了5个子基金。芯旺微电子、沐曦集成电路等200多家企业已获得投资。此外,上海的“专精特新”专板成功拓宽了股权融资渠道,已有277家企业挂牌。
今年八月,上海新设立了规模达千亿元的三大产业引导母基金。这些基金特别关注于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此举反映出上海正全方位提升股权融资支持力度,显著优化了企业的融资条件。这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加速。
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情况
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引人注目。A股市场中有167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这一数字接近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40%。这一比例直接体现了专精特新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显著地位。这些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不仅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典范,还吸引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向专精特新领域倾斜。
投资者面临专精特新企业高比例时,将获得更多投资机遇,并享受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对企业而言,上市后能借助资本市场优化自身发展,整合资源,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工信部重视专精特新发展
金壮龙,工信部党委书记兼部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披露了多项关键信息。据透露,我国超过六成的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基础领域。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支出占其营业收入的比率达到了7%,且平均拥有22项授权发明专利,这一数字远超同规模的其他企业。这一数据表明,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在研发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新增了1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一比例达到了我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43%。这一数据表明,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正在持续扩大,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分量也在稳步增加。
全国“专精特新”专板发展
12月1日下午,一场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指导的2024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拉开帷幕。会上,第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块的企业名单正式公布。目前,全国此类板块的企业总数已增至26家。这一进展彰显了我国对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持续扶持,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并集中了更多资源以促进企业成长。
这些专业板块的地域覆盖和规模持续扩展,为各地不同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增添了更多融资渠道和成长机会。展望未来,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可能展现出哪些亮点?欢迎各位踊跃留言交流,并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