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这些暖心故事】栏目发布了一篇报道。该报道描述了武宁县横路派出所为民众提供服务的感人事迹。这些故事展现了警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揭示了基层派出所积极解决民众生活困难的职责与担当。
油茶丰收后的忧愁
刘道洋在武宁县横路乡种植了800亩油茶,是当地油茶种植的重要人物。他今年迎来了丰硕的收成,鲜果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大约20万斤。然而,这份喜悦并未长久。油茶果加工过程繁琐,采摘后需堆放、翻晒数日,才能提取油茶米进行榨油。横路乡缺乏平坦空地,即便利用亲友家的空间,也只能晾晒约十几万斤。如不能及时处理,剩余的油茶果恐将因发霉而造成重大损失。
刘道洋多方询问,发现周边四个乡镇均无烘干房。尽管湖北邻近地区有此设施,但运输成本高达四万元以上,且无法保证运输时间。因此,刘道洋无奈地守在家门口,面对满树的油茶果,却感到束手无策。
民警走访了解难处
刘道洋陷入困境之际,横路派出所民警余明明上门进行走访。民警与民众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目的是为了掌握民众生活中的难题并寻求解决方案。面对民警,刘道洋如同遇到救星,迅速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余明明了解情况后,深感事态紧急,他仿佛感同身受,比刘道洋更为焦虑。随后,余明明急忙返回派出所,与同事商讨应对之策,以期解决刘道洋面临的重大难题。
派出所后院腾空
在派出所,民警们在余明明描述刘道洋的困境后,纷纷集思广益。他们发现派出所后院有一片达8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这一发现犹如夜空中的一颗明星。教导员王志伟立刻作出回应,果断地说:“还犹豫什么,跟我来,把后院整理出来。”随后,民警们迅速投入行动,经过一番忙碌,后院被彻底清理干净。刘道洋家的油茶果有了晾晒的地方,这对刘道洋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热情相邀大众晾晒
民警行动细致入微。他们不仅将刘道洋的油茶果安置在后院晾晒,还在派出所门口架设了小喇叭。喇叭中传出了热情的召唤:“乡亲们,快来这里晾晒茶籽。”此举措不仅帮助刘道洋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是在乡间为可能需要晾晒的民众提供了便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彰显了民警的为民情怀,也加深了派出所与群众间的紧密联系和和谐氛围。
彰显警民鱼水情
横路派出所的行动温暖人心,充分展现了警民之间深厚的感情。一线的基层民警由于工作性质,能更频繁地接触民众生活,从而迅速察觉并解决群众的难题。在刘道洋老汉遭遇重大损失时,民警们迅速伸出援手。这种深厚的友谊非一日之功,是民警长期真诚服务群众所积累的。这一现象也凸显了在地方治理中警民协作的必要性。
从不同视角审视,民警的举动对区域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亦产生了正面效应。刘道洋老人的油茶得以顺利晾晒与加工,此举措对当地油茶行业亦构成助力。若非民警的协助,刘道洋将遭受重大损失,进而可能对社区整体经济信心造成负面影响。民警的行为不仅使刘道洋感到安心,亦提升了其他居民对发展本地产业的信心。
各界应向其学习
横路派出所的为民服务做法,值得社会各界借鉴。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各行各业和机构均应树立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理念。企业是否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或物资支持?学校是否能够对贫困学生给予更多关怀与援助?政府部门在处理民众事务时,是否可以更加细致入微,多从民众角度出发思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此,我想询问各位,您是否身边有类似横路派出所的为民解忧的感人事迹?希望各位能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共同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