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上海青浦监狱的民警鞠沂韬完成了长达5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这一善举,恰似寒冬中的一抹暖阳,为这个并不严寒的冬季带来了温暖,激发了人们对善良与奉献的深刻思考。

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历程

鞠沂韬自12年前便成为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员。2012年,身为新警的他便在单位献血活动中留下了个人信息。2013年,他首次配型成功,尽管最终并未完成捐献。然而,到了2024年11月,他再次配型成功,并毫不犹豫地承诺捐献。这种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令人深感敬佩。这一过程持续了12年,每一步都彰显了他的善良品质。

人民警察鞠沂韬:12年等待,5小时采集,306毫升干细胞,只为拯救陌生生命  第1张

鞠沂韬在每一个步骤中都未曾反悔。自得知配型成功起,他始终如一地坚定。他明白,自己的健康干细胞对于那位未曾相识的病患来说,是生命的曙光。

采集造血干细胞之后的状态

采集完毕,他显得有些迷茫,然而内心充满了激动。他的306毫升干细胞,宛如一颗生命的种子,即将被植入另一具躯体,为那极低概率的配型成功者带来康复的曙光。这种以自身健康助人康复的精神,堪称崇高。

他对于自己的善举能够挽救一条生命感到兴奋,他意识到这并非单纯的捐赠,而是帮助一个绝望家庭走出困境的关键力量,这让他深刻体会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之重。

人民警察鞠沂韬:12年等待,5小时采集,306毫升干细胞,只为拯救陌生生命  第2张

家人对捐献的支持

鞠沂韬的善行赢得了家庭成员的广泛赞同。他个人先做出捐赠的决定,随后才向家人透露。当父亲得知儿子的选择后,仅询问了一句“你真的确定吗?”便毫不犹豫地表示全力支持。家人的理解和鼓励成为鞠沂韬坚持捐赠的重要支撑。

家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整体风貌,这对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家庭成员们为他感到无比自豪,这种家庭的存在,更是广泛传播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捐献与监狱工作的联系

鞠沂韬,一位监狱警察,其贡献远不止于捐献造血干细胞。在狱中,他致力于救赎犯人心灵。例如,他对林犯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方式——通过闲聊家常,改善了林犯的精神状态。

教育大会结束后,他寻得林犯,以农业创业园项目为话题展开对话。在他的努力下,林犯在项目矫正中显著减轻了焦虑和悲观情绪,表现出交流意愿,满怀信心。这一过程,无疑是对其心灵的一种救赎,也是播种希望的表现。

人民警察鞠沂韬:12年等待,5小时采集,306毫升干细胞,只为拯救陌生生命  第3张

监狱民警的多重角色

鞠沂韬在工作中充分展现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多重职责。他们作为罪犯的管理者,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确保监狱运作的顺畅。

教师与医者,他们通过教育激励罪犯对未来抱有信心,引导其心灵回归正途。这种行为与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陌生人生命的善举,在精神层面具有一致性。

引发的思考与敬意

鞠沂韬的行为引发了公众的深思:在社会中,我们能为他人付出多少?他12年的坚守、家人的鼓励以及他在工作中对罪犯的救赎,都值得我们尊敬。他的事迹激励了更多人尝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的壮举,还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向读者提问:你们周围是否有默默奉献的人?希望这个故事能获得大家的点赞和传播,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