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等待,306毫升希望:民警鞠沂韬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之旅  第1张

11月29日下午,鞠沂韬在青浦监狱进行了5小时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尽管他在病床上显得有些模糊,但他的内心充满激动。他捐献的306毫升干细胞,如同播撒的种子,有望为千分之一几率找到合适配型的患者带来生命希望。这一善举传递了温暖与希望,受到了广泛关注。

十二年前的初入与期待

2012年,鞠沂韬初入警界,便积极投身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同时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留下了个人资料。当时,他满腔热血,怀揣爱心,渴望为有需之人伸出援手。此举或许为他开启了一条拯救生命的途径,尽管他当时并不确信自己能否将这份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自那时起,他一直抱有期待,希望能实现配型成功,助力他人。

2013年,鞠沂韬接到了上海市分库的通知,获悉与一名患者初次配型匹配成功。他立即做出决定,同意捐赠。那时,他充满热情,一想到有机会挽救生命就毫不犹豫。遗憾的是,后来出现了更合适的捐献者,他因此未能成为最终人选。尽管如此,这次经历让他对那些迫切需要骨髓移植的生命边缘患者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岁月沉淀下坚定的决定

鞠沂韬在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不断进步,其成熟与稳重的特质日益显现,对决策的态度也更加审慎。当接到配型成功的喜讯时,他瞬间联想到了12年前的情景。尽管时光荏苒,他的信念依旧坚定。在面临关乎生命的重大决定时,他毫不犹豫。他深知,远方的患者及其家庭正期盼着生命的希望,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他意识到自己是全国范围内唯一能与患者相匹配的志愿者。这一认知激发了他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驱使他毫不犹豫地再次承诺捐献。在他看来,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的决心坚定不移。

家人支持的温暖后盾

鞠沂韬已作出决定且未曾动摇,其家人也给予了全力支持。鞠沂韬首先做出了选择,随后通知了家人。面对父亲的询问,尽管心中有所担忧,但他仍为儿子感到自豪。全家人都认为这是件好事,也是一件正义的行为。家人的支持如同坚实的后盾,始终陪伴着鞠沂韬投身于生命救援。在这项行动中,家庭的坚定支持无疑为鞠沂韬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和动力。

捐献过程的坚定与付出

11月29日中午,记者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见证了鞠沂韬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在采集前,鞠沂韬必须经过连续三天的血常规检查和动员剂注射,以确保采集的顺利进行。在此期间,鞠沂韬毫无悔意,他咬紧牙关,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他的健康造血干细胞可能拯救一个生命及其家庭。这一信念支撑他顺利完成采集任务。

生命之外的故事折射光辉

鞠沂韬在监狱管理领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他在辅导林某时,同样投入了满腔热情。林某,年届四十,对家乡的父母充满思念。鞠沂韬得知林某的父亲擅长橘子种植,便利用监狱的农业园区为他带来了新的生机。在项目矫正中,林某的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此事充分说明,鞠沂韬不仅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生命上体现了善举,更在日常工作中致力于救赎那些有待改造的灵魂。

生命的接力传递爱与希望

鞠沂韬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量已达到306毫升,目前正准备将其输入患者体内。这一举措不仅延续了生命,更蕴含了深沉的情感和无尽的期待。在墙外,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一位未曾相识的患者。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鞠沂韬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人们在感慨之余,不禁反思:在关键时刻,我们是否能够像鞠沂韬一样,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欢迎点赞、分享、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