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活动,上海的市容环境不仅关乎城市的形象,更成为向世界展示城市风貌的关键窗口。在此过程中,市绿化市容局的工作亮点突出,且其作用至关重要。
重点任务框架
第七届进博会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方案已明确框架。该方案包含五大类二十项重点工作,旨在对市容保障进行细致规划。以重点区域保障为例,它针对进博会的核心区域等,实施了多项措施。市容环境保障需要众多单位协同,共有38家单位参与,共同完成了2260项重点任务以及56项其他任务。如此庞大的任务量凸显了各单位携手保障进博会的坚定决心。
该方案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以美化提升为例,这一类别涵盖了诸如建设新绿地、布置花坛等多样化的环境美化举措。如此全面的规划,为构建理想的市容环境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环境美化成果
绿化市容局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美化工作。新建成及临时绿地面积累计达26万平方米,同时布置了17万平方米的花坛和145处主题景点。沿高架道路摆放的花卉,使行人能够直观体验到上海的生态之美。以南广场为例,在1050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了68万盆花卉,而24节气景观柱则增添了额外的雅致。这些具体数据充分展示了上海在进博会期间为营造优美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国家会展中心的布置独具匠心。南广场以“进宝”熊猫及其周边装饰装点第七届进博会。会议中心(西厅)则延续“日出东方”的主题,采用红色百日草和三角梅花柱,营造出庄严热烈的气氛。这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也彰显了进博会的文化特色。
卫生保洁工作
确保城市整洁是关键举措之一。已成功设立60个高标准的清洁区域(涉及道路),此过程颇具挑战。在进博会前夕,全市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冲洗,通过这一系列大规模的清洁活动,城市的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国家会展中心周边一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保洁工作已达到极致水平。该区域不仅实施了“五定”一体化保洁模式的巩固与深化,还配备了18辆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这种既环保又高效的保洁方式,成为上海持续增强市容环境保障能力的生动例证。
夜景灯光建设
城市夜景照明同样受到重视。在此期间,夜景照明转入紧急保障状态,国展中心、黄浦江、苏州河及高架桥等重要区域灯光熠熠生辉。这些灯光不仅照亮了城市的夜晚,也映照出进博会的荣光。它们为上海的进博会期间打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夜晚氛围,同时也让来自全球的嘉宾在夜晚体验到了上海独有的风情。
璀璨灯光的背后,体现了周密的规划和巨额的投资。在设计灯光布局时,充分考量了不同区域的独特性。比如,国展中心的照明旨在呈现庄重与明亮,而黄浦江沿岸的灯光则巧妙地展现了上海夜晚的灵动之美。
溢出效应体现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显著显现。上海在市容环境方面,开启了“美丽街区”建设的新篇章。截至9月底,已成功建设了732个“美丽街区”,覆盖率达到了46.7%。衡复风貌区以及“一江一河”两岸等地,网红打卡点层出不穷。这些街区与打卡点,不仅成为了市民休闲放松的热门场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美丽街区Citywalk”品牌的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市民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可沿着精心挑选的25条路线悠闲漫步,体验城市的演变。此举充分展现了进博会对于推动城市进步、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积极作用。
持续优化改善
全市共优化并提升了超过25000处公共空间的休憩座椅。此举彰显了城市对人文关怀的重视。这反映了上海持续致力于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和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努力。
市绿化市容局的态度展现了坚定的决心。他们致力于持续提升市容环境,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以展现进博会的风采,并彰显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形象。为此,他们将持续投入资源,并不断探索创新的工作方法。
在深入了解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禁思考:在即将到来的进博会以及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如何能够让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到市容环境的建设工作中?我们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和评论,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