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肉价格及其相关指标波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猪肉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而生猪价格则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过程,其周均价与上周相比呈现环比下跌。这些数据变化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市场信息。
猪肉与生猪价格走势
在自然月更替期间,猪肉价格经历了变动。据11月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数据显示,猪肉的平均售价为24.44元每公斤,较10月25日的24.67元每公斤下降了0.9%。这一降幅揭示了当前猪肉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与此同时,生猪价格也呈现出相似走势,11月1日生猪(外三元)的售价为17.3元每公斤,较上周五的17.58元每公斤下跌了1.6%,而一周的平均价格也环比下降了0.7%。这些数据表明,近期生猪市场同样处于调整阶段。
当前价格走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消费市场热度未达预期,10月份因窗口期缩短,生猪出栏计划面临更大压力。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猪价增长受阻。
生猪交易均重变化
全国生猪交易均重环比由跌转涨,这一现象值得特别关注。具体来看,全国生猪的平均交易体重达到了125.30公斤,较前一个月略有上升,增幅为0.05%。其背后部分原因在于,规模猪场对月末行情持乐观态度,选择将体重较大的生猪延迟至月末出栏。然而,河南、吉林等地区的交易均重却出现了轻微的下降。这一现象反映出,尽管整体趋势向好,但地区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养殖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在均重出现轻微下降的区域,养殖方持续降低体重,使得生猪出栏时的平均体重有所下降。这种区域间的体重变化差异,揭示了养殖市场的复杂特性。
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
11月份,我国生猪屠宰重点企业开工率环比上升。当周,平均开工率为31.36%,较上周增长0.36个百分点。原因之一是,10月下旬养殖企业生猪出栏计划增加,导致供应充足。此外,随着气温的下降,终端市场需求上升,屠宰企业接到的订单也有所增加。
当前开工率的变动趋势表明市场供需正趋向新的平衡状态。尽管月初生猪出栏量有所下降,但持续的降温气候促进了终端需求,预计下周开工率将略有上升。这一变化显示出在当前市场中,需求端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10月猪价走弱原因
10月份生猪市场价格呈现下跌趋势,这一现象背后存在一定的原因。首先,猪肉的消费需求并未达到历史同期的高点,市场对猪肉价格的预期并未如预期般实现。其次,10月份生猪的出栏窗口期相对缩短,导致出栏压力有所上升。尽管养殖户在二次育肥方面可能有所增加,但这种增加的规模尚不足以扭转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趋势。
综合多种因素考量,整体市场供应量保持充裕态势。在10月份,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幅度超过了需求量的增长,因此,猪肉价格难以出现上涨趋势。
11月市场变化因素
11月,气温显著下降,肥猪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在南方,腌腊季节的到来可能推动猪肉消费量的增加。回顾仔猪供应状况,自六月份起,商品仔猪的供应量有所上升。进入十月份后,商品猪的出栏量增长势头明显。预计未来生猪供应将持续保持充裕状态。
供应充足的状态正在对市场预期产生显著影响。尽管市场需求有所增加,然而由于供应总量基数较大,生猪价格在需求增长推动下可能实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但这一涨幅将受到限制。
未来一周行情预测
卓创资讯预计,全国市场行情未来一周或先升后降。月初,养殖端有机会减少供应并提高价格,猪价可能上升。然而,出栏速度的缓慢恢复及供应量的逐步上升,可能导致后期市场出现不利因素。需求端,受立冬节气影响,北方地区可能短期内集中采购,3至4日的屠宰量可能增加。但采购活动结束后,需求将恢复常态,进而对市场行情产生不利影响。
广大读者如何看待这一变幻莫测的生猪市场?我们诚挚邀请您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