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前,马可·波罗在泉州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并在其游记中对这座城市赞誉有加,这段历史至今仍熠熠生辉于人们心中。他与泉州之间的联系,宛如一种神秘的纽带,700年后的今日,这种联系得以延续并开启新的篇章。30日,泉州市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揭幕新雕塑

10月30日,泉州举办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马可·波罗辞世700周年”纪念仪式。仪式上,备受瞩目的“马可·波罗”雕塑正式揭幕。这一盛事吸引了众多关注泉州历史文化和中意关系的人群。此举是对这位卓越旅行家的特殊纪念。此类大型纪念活动对于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显著价值,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知名度,并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段历史。

马可·波罗逝世 700 周年,泉州新地标雕塑揭幕  第1张

该雕塑将成为泉州城市的新地标。此举对泉州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众多游客因该雕塑而对泉州的历史文化产生极大兴趣,进而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雕塑的相关情况

“马可·波罗”雕塑的摆放位置引人注目,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法石片区的石头街草坪。其制作原料是芝麻白花岗岩。在高度上,雕塑本体高3米,底座高1.25米,整体高度合计达4.25米。此雕塑与周边的历史遗迹紧密相连。例如,石头街附近有江口码头、真武庙、法石宋代沉船遗址以及马可·波罗巷等众多历史遗迹。这些遗迹与雕塑共同构成了泉州历史故事的完整画卷。

雕塑的设计与选址均显现出精心策划。将此纪念性雕塑置于充满历史气息的街区,有助于行人及游客更深刻地体验泉州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采。

马可·波罗与泉州的历史渊源

700多年前,一段故事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在宋元时期,泉州凭借“刺桐港”的盛名享誉全球,元代时其地位更是超乎想象,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肩,成为世界级的港口。众多知名旅行家的著作中均提及泉州港,马可·波罗便是其中之一。公元1291年,马可·波罗在完成长达17年的中国之旅后,从泉州起程,肩负护送公主的重任,随后返回意大利,完成了《东方见闻录》的撰写。

其作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泉州刺桐港的繁荣景象,使世界逐渐了解并憧憬这座东方大港。它犹如桥梁,缩短了泉州与世界的距离,成为中西方交流的关键窗口。这一举措对当时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纪念意义深远

纪念马可·波罗具有深远的意义。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姚飞强调,树立此雕塑旨在缅怀这位旅行家,铭记他与泉州的密切联系以及他在文化交流领域的杰出贡献。该雕塑代表着泉州与世界间的友好往来,是对辉煌历史的敬意表达与传承。

意大利广州总领事德派罗指出,泉州在马可·波罗的旅行中占据着关键地位。雕塑的揭幕仪式不仅是对其的致敬,更是对探索求知精神的颂扬,旨在激励后世继续探索未知的世界。

中意交流中的泉州元素

纪念活动背景独特。适逢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亦标志着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该活动是中意人文交流重点项目之一。泉州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外交部欧洲司参赞韩晓燕指出,泉州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扮演着十分突出的角色。雕塑揭幕仪式不仅是对马可·波罗贡献的缅怀,更是对和平、友好、包容精神的弘扬。

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和雕塑展示,意大利民众得以重新审视泉州的价值。此举对于推动中意两国在文化及其他领域交流合作,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这一事件的后续影响

该事件的后续效应不容忽视。在国内层面,它将使更多人认识到泉州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对于泉州的市民而言,这无疑将提升他们的城市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在国际层面,随着中意交流的日益密切,这座雕塑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对吸引意大利乃至其他欧洲游客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场纪念活动以及雕塑的揭幕,对于泉州文化的传播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期待您的观点,欢迎点赞、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