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一项整治活动紧密关联公众利益。该活动针对电子计价秤进行综合整治,主要目的是严厉打击“缺斤短两”的计量违法行为,这一举措直击了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时的一大难题。

广西电子计价秤现状

广西地区电子计价秤应用普遍,无论是大型购物中心还是农贸集市,商家普遍采用此工具进行商品称重。但此前,存在一定比例的“缺斤短两”情况,这一现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经济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的公平公正。此类问题在各地市县均有发生,消费者往往不易察觉。据不完全统计,在整治行动开展前,部分市场的电子计价秤抽检不合格率约为10%。

广西市场监管部门深化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已查处计量违法行为 966 起  第1张

市场监管部门为扭转这一局面,果断采取严厉措施。他们深刻认识到,若不对市场乱象进行整治,将损害广西市场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削弱公众对公平交易环境的信心。

强制检定数量可观

自整治行动启动至今,广西的市场监管机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全区范围内已对10.8万台电子计价秤进行了强制检定。这一统计数字反映出监管部门在全面检测工作中的显著成效。这些电子计价秤遍布广西各地各类经营场所,从街头的小店到大型综合市场,无一例外均接受了检定。

强制检定流程涉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首先,需明确电子计价秤的使用区域,然后调配专业人员及设备进行检定。在此过程中,执法人员需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包括商家不配合、秤具藏匿于隐蔽角落等,尽管如此,他们仍坚持不懈,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

违法行为查处情况

市场监管部门在行动中坚决打击电子计价秤计量违规行为,对此类违法行为零容忍。截至目前,已查处966起违规案件。这些违规案件遍布各行各业及各地区,从繁华市区到偏远乡村均有涉及。其中,不乏恶意调整秤具精度以误导消费者的恶劣案例。

查处每起案件均是对违法行为的坚决遏制。诸如,某些商家为谋取非法利益,擅自调整了计价秤的参数,使得商品重量显示超过实际值。直至被查处,他们方才认识到自身不当行为对市场秩序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多途径强化监管

市场监管机构为加强电子计价秤的监管力度,采取了多样化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实地调查、网络监控以及源头追溯等。在此次行动中,共对1598家电子计价秤的经销主体进行了摸排检查。这一举措标志着监管工作已深入至经销环节的核心部分。

组织召开针对电子计价秤经销单位的约谈会,是一项关键的措施。此次约谈涵盖了431家销售单位。此举旨在从源头加强监管,防止不合格或易作弊的电子计价秤进入市场。例如,已查处的1起销售作弊案件涉及23个型号(批次)的电子计价秤,共计249台。若非有效监管,此类作弊设备可能使众多消费者遭受误导。

突击检查战果累累

在8月和9月这两个月里,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突击检查,成效显著。共检查了2236个农贸市场,发现并查处了858台不合格的电子计价秤。这一行动对农贸市场中的缺斤短两现象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这些突击检查通常在商家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行,从而更有效地揭露了存在的问题。

在突击检查行动中,执法人员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对每一台电子计价秤进行了细致的审查。无论市场环境多么复杂,天气条件是酷热还是严寒,他们始终严格遵循既定标准流程进行操作。一旦发现任何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他们将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响应民众举报积极

监管部门对群众投诉及媒体曝光的经营行为,依法作出快速反应。截至目前,已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对697家经营主体进行检查,并对1861台电子计价秤进行了核实,共查处案件153起。以消费者在购买水产时发现称重异常并举报为例,监管部门迅速抵达现场,对电子计价秤进行检验,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种做法充分展现了民众监督与监管部门执法的高效协作。

众多读者朋友们,您是否曾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过“计量不足”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相关经历。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及转发,以促进更多人对市场规范经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