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上频繁出现缺斤短两的现象,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成为消费领域的一大难题。为此,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采取了相应措施,致力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全员行动逢秤必检”的监管策略
集美区市场监管局聚焦群众生活中的点滴,实施“全员参与,每台必查”的日常监管策略。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严格规定执法人员执行每台电子秤必检的规定,截至11月上旬,共检查电子秤1054台。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随身携带500克、1千克的标准砝码,用于检测电子秤是否存在作弊行为,确保不遗漏任何问题秤,从而从源头遏制计量违法行为的发生。
严格的检测程序是治理的核心环节。以集贸市场等人群密集、交易频繁的场所为例,实施携带砝码的随机抽查,有效遏制了不良商贩的提前准备行为,确保了检测工作的有效性。众多执法人员的辛勤付出,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全面监管相关主体
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对区域内电子计价秤的生产、销售、维修主体进行了全面排查。至11月上旬,共检查了1119家电子计价秤使用单位,涉及生产、销售单位共9家。此外,还构建了动态监管台账,以实现对各环节的严密监控。
所有相关主体均纳入监管范围。监管重点包括: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流程是否达标,销售单位是否销售不合格产品,以及维修单位确保维修后的秤具合格。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各环节规范操作,有效防止不合格秤具进入消费市场。
督促市场开办单位管理
集美区市场监管局正积极推动市场开办单位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该局在各市场合理配置并规范管理公平秤,确保消费者能便捷地找到并使用,同时在权益受损时便于进行投诉。
此举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例如,在众多大型集贸市场中,设有专设的公平秤放置区,并设有醒目标志。此外,还配备了专人负责解答疑问。消费者在购物后,若对商品重量存有疑虑,可立即进行复核,有效防止因计量不足而遭受损失。
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
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对使用电子计价秤进行作弊等计量违规行为采取了严厉打击措施。至11月上旬,已对23起此类违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对于任何被怀疑不合格的电子秤,均会立即送往衡检站进行专业鉴定。
执法的严肃性不容忽视。商家意识到监管部门采取坚决措施,因而不敢随意使用作弊的秤具。以海鲜市场为例,过去某些商家依赖作弊秤谋取利益,但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这些不正当行为显著减少,确保了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构建社会共治监管模式
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大力推广“手机变‘砝码’,人人都是监督员”的举措。该局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向消费者免费提供手机称重服务,并为他们粘贴专用标签,同时指导使用方法。截至目前,已为消费者成功张贴“手机砝码”超过2000张。
此活动显著优势在于,它让公众监督成为可能。民众在购物时,只需用手机进行便捷对比,若发现异常,便可迅速进行举报。此举有效增强了监管效能。
下一步的试点模式
集美区市场监管局计划开展集贸市场的“一秤一码”监管模式试点。该模式通过为电子计价秤安装独特的二维码,实现对秤的基本信息、检定情况以及公众评价的集中管理。
此举有助于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消费者可借助手机扫码获取所需信息,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进行反馈。此举将进一步促进消费环境的公平与透明。
您认为这些监管手段是否能够完全根除缺斤少两的问题?欢迎各位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同时,请不要吝啬您的点赞与分享,以支持本文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