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启动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开工第一课”活动,针对欠薪问题的源头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活动不仅直接使超过10万人受益,还在全区范围内打造了一个涵盖多层面的欠薪治理新体系。
活动背景目前,拖欠工资的问题持续影响着建筑行业中的众多务工人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把握了在建工程项目复工复产的重要时机,于2025年2月开展了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开工第一课”专项活动,旨在通过此举来整顿和规范建筑行业的劳动力市场秩序。
活动规模自“开工第一课”活动启动实施,其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目前,广西全区共举办了560场培训,普法手册的发放量达到了54900份,参与培训的人员包括农民工和劳资专管员等,总人数超过10万。这一规模庞大的活动,显著提升了相关人员对于欠薪治理和劳动保障相关知识的了解。
三级联动模式广西省各级人社、住建、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建立了“行业指导、属地管理、企业主导”的三级责任架构。各地利用“安薪联动工作站”,通过多元化途径实施“开工第一课”的培训。以南宁市为例,通过街道社区引导和企业自主组织等多种方式,促使更多项目加入活动,从而形成了部门间协作、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欠薪治理工作局面。
双线赋能培训“开工第一课”创新性地实施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培训方式。线上教学通过“桂薪宝”平台进行,以可视化教学手段展开;线下则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特别为农民工群体量身打造了“安薪上岗”的实用课程;同时,为项目负责人及劳资专管员提供了“安薪管理”的专项培训。在玉林市的一项具体项目中,通过实施典型案例教学以及情景模拟的实践活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同时,企业的用工管理流程也变得更加规范有序。
长效机制建立广西通过举办“开工第一课”活动,对“安薪联动工作站”的建设进行了优化,成功打造了可供复制和推广的“安薪项目”示范。以柳州市的一个项目为例,该工程强化了工资支付保障体系,自项目启动起便有效消除了欠薪的风险。此类项目在全区工程建设领域树立了典范,促进了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在更多项目中得到全面覆盖和实际运行。
未来规划广西将深入推进“开工第一课”品牌的建设进程。首先,对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实施“安薪”系列培训,通过打造标准化的课程体系,使得活动内容更加多元化、规范统一。其次,对“桂薪宝”平台等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打造全链条防范欠薪体系,从而为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企业的稳健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广西近期举办的“开工第一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模式是否适宜在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值得探讨。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评论交流,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