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传承 130 多年的马派皮影戏,你见过吗?  第1张

10月25日午后,高新火炬小学内洋溢着欢乐气氛,“非遗进校园”活动正热烈展开。学生们对各种非遗项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场活动汇聚了传统与当代文化的精彩碰撞,成为了一场独特的文化盛宴。

皮影戏传承百年

马派皮影戏在活动中备受瞩目。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已超过130年。年逾六旬的传承者透露,在鼎盛时期,共有24个皮影戏班活跃。回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一个戏班便能召集5个戏班。他自6岁起学习技艺,11岁便登台演出,至今已有40余年的从艺生涯。马派皮影戏的人物形象面部圆润,造型多变,唱腔别具一格,表演风格亦独具特色。

传统皮影戏通常由两位艺人共同演绎。其中一位负责击打锣鼓镲,同时用唱腔讲述故事,另一位则需在后台双手操控多个皮影。尤其是在武打戏份中,需同时操作多个皮影人,表演难度极高,这对艺人的功底提出了严峻考验。

庐阳花布重制传统图案

庐阳花布亦参与了此次活动。据其市级传承人蔡传龙介绍,挑花工艺曾在合肥与望江两地广泛流传。这一工艺的典型特征是白底蓝花的图案。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印花技术,蔡传龙对传统挑花图案进行了创新组合,制作出多种实用的印花布,这些布料被命名为庐阳花布。在活动现场,小学生们有序排队,体验在布料上拓印图案的乐趣。

吹糖人手艺奇妙

庐州糖人展位吸引了众多人气。传承人康夫利提前准备好了工具。他手法高超,将饴糖拉成细长的糖管,再通过吹气和捏塑,制作出各种生动的造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令人目不暇接,小学生们对这项传统民间技艺表现出浓厚兴趣,好奇地观看着整个吹糖人制作的全过程。

多种非遗受热捧

活动现场非遗项目众多,其中川剧变脸传统舞狮表演等节目精彩不断,吸引了五年级小学生的极大关注。他们目不转睛地观看。福升堂龙狮团、徽帮裁缝技艺等展位前,小学生们络绎不绝,将展位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在各个展位亲身体验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马飞等传承者,数十年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他们不仅将技艺从家族中继承而来,更亲自登台献艺。面对传统表演的严格标准,以及面对新观众时的挑战,他们始终坚守着传统文化的瑰宝。尽管在忙碌的表演中汗流浃背,但他们从未放弃这一传承使命。

校园非遗活动意义非凡

合肥市文化馆非遗办主任透露,合肥市已成功举办了五场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此类活动使学生得以亲身体验传统技艺与文化,这些内容往往是他们在书本或电视屏幕上所见的。此举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文化,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本次合肥举办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您有何独到见解?敬请留言、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