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点翠技艺:残障青少年亲手制作发簪,感受非遗之美  第1张

近期,胶州市举办的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备受瞩目。该活动不仅展示了传统点翠工艺的文化传承,还见证了残障青少年亲手制作发簪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胶州星火义工队长期以来的慈善行为。

点翠技艺的历史底蕴

点翠工艺源远流长,始于汉代,是中国传统金银首饰制作技艺的瑰宝。该技艺巧妙融合了金属与羽毛的工艺,以金色或鎏金金属为基底,辅以翠鸟背部蓝羽进行镶嵌,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首饰。这一技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卓越成就。在胶州市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中,王诗梦等教师向特殊儿童传授了点翠工艺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孩子们得以深刻领略古代技艺的独特魅力。

胶州市图书馆的活动

11月24日上午,胶州市图书馆活动室成功举行了一场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此次活动由馆方与胶州星火义工队共同策划,主题为“了解非遗技艺,共赏点翠之美”。20名特殊儿童积极参与,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老师讲解点翠的相关知识。在此活动空间,孩子们得以接触平时难以见到的非遗文化,从而拓宽了他们的认知视野,并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星火义工队的参与

胶州星火义工队活跃于各项活动中。队员与特殊儿童共同制作了点翠发簪。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的学生匡小熠,作为小志愿者,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这一行为显示出义工队对这类活动的重视。自2007年1月成立以来,义工队已成为胶州市首家慈善组织,拥有超过2000名义工和志愿者。

多年的志愿服务成果

自成立以来,该义工队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每年平均策划并实施了约60场志愿服务活动,总计超过1000场。他们成功构建了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例如“筑爱助残”和“星火伴夕阳”等。在“筑爱助残”项目中,20多名残障儿童通过参与活动,增强了社会接纳感和自我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而在“金秋助学”项目中,数百名处于困境中的儿童获得了教育机会的提升。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义工队对弱势群体的重要贡献。

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

胶州星火义工队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如“星火伴夕阳”为孤寡老人提供温暖与关怀,“方寸间举手爱”倡导文明出行。这些项目旨在弥补社会关爱空白。实施这些项目不仅让受助者获益,更向公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充分展现了民间公益在传播社会美德方面的强大影响力。

向读者提问

义工队伍在长期服务中贡献良多,那么,社会公益组织应如何吸引更多关注及资源援助?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展开讨论。同时,恳请大家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