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午后,莲湖区北关街道自强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反诈课程。该课程独具特色,专为一家培训机构的学生量身打造。那么,这场定制课程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

学校心愿发出请求

11月初,自强社区接到一项特殊请求。该请求由辖区内的某培训学校负责人提出。在电信网络诈骗日益猖獗、手段不断翻新的当下,该负责人认识到学生群体易受骗,他们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各种诈骗手法往往缺乏警惕。因此,他希望社区能够协助举办一场提升学生防诈骗意识的活动,为学生构建一道坚实的反诈骗防线。此举不仅是对学生的责任体现,也是应对当前严峻社会诈骗形势的必要措施。尽管学校已认识到反诈骗的重要性,但仅凭自身力量难以开展此类课程,故向社区寻求帮助。

社区肩负着对居民进行安全防范教育的责任,这一任务尤为重要。学校提出请求后,社区立刻认识到其重要性,认为这有助于学生免受诈骗侵害。同时,社区也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必须为学生做出实际贡献。因此,社区迅速行动起来,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区积极解决方案

自强社区为响应学校的微小愿望,实施了一种新颖的“派单”策略。该任务被分配给了社区商居联盟成员。此举体现了社区在有效运用社区资源、汇聚各方力量以解决居民问题方面的卓越能力。社区宛如一个资源集成的核心,一方面与如学校等需要援助的社会机构相连,另一方面又与众多具备资源和能力的商家及单位相衔接。

商居联盟单位成为社区发展的强劲支持。这些单位涵盖多个行业,各自具备专业技能和资源。例如,北关派出所和一家银行便是其中成员,它们肩负着向居民普及防范诈骗等知识的责任和能力。当社区发出“派单”时,北关派出所和银行迅速作出响应,深知这是社区对它们的信赖,亦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绝佳时机。

课程开展当日情况

AI 技术竟能操控人脸识别系统!金融反诈课为学生敲响警钟  第1张

11月22日下午,北关派出所与银行履行了承诺。在自强社区,他们为60余名学生举办了一场生动且实用的金融反诈骗课程。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而这60多名学生成为了直接的受益群体。他们从紧张的学习日程中抽出宝贵时间,接受了这一特殊的安全教育。

在当天,银行员工展现了充分的准备,成为该课程的核心讲师。他们利用PPT进行教学展示。这一现象显示出现代反诈教育倾向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科技进步背景下,通过PPT演示传授知识,使内容更为生动形象、条理分明。此方法尤为适用于向年轻一代普及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牢固掌握反诈知识的要点。

课堂反诈知识内容

在课堂上,银行员工对多种常见诈骗手段进行了深入讲解。他们特别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和金融诈骗进行了重点剖析。具体来说,他们详细解读了这两类诈骗的特点,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诈骗手段。比如,在电信网络诈骗中,他们分析了冒充公检法、中奖等常见诈骗形式;在金融诈骗领域,则着重介绍了非法集资、贷款诈骗等案例。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向学生们揭示了各类诈骗手法的关键本质,使他们能够识别骗子的常用伎俩。

讲解诈骗类型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传授应对策略。工作人员特别指出,学生们需增强警惕。如何提升警惕?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切勿因诱惑或恐吓而轻易进行转账汇款。此外,鉴于AI技术发展迅猛,人脸识别系统已被其操控,这一严峻现实不容忽视。因此,保护个人信息,防止泄露,显得尤为关键。本堂课程内容充实,干货满满,对学生们的启示颇丰。

课堂互动气氛热烈

反诈课程不仅限于单向的知识传授,更融入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参与,就反诈热点问题及应对特定情况的方法提出了众多疑问。例如,面对网络购物退款诈骗该如何应对?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时如何巧妙处理?这些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表现出极大的耐心,逐一为学生提供详尽的解答。这种互动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对反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互动环节表面看似简易,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这一环节不仅显现了学生们对个人安全防护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彰显了民警及银行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敬业态度。它颠覆了传统教育中知识单向传递的旧模式,将学生的需求与疑问直接呈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切实获得收益。

学生课后感悟深刻

课后,学生们普遍感到收获颇丰。其中,杨慈睿同学在课程结束后分享了自己的深刻体会:“过去,我总认为电信诈骗与自己相距甚远,但今天听课让我意识到,此类诈骗事件可能随时在我们身边发生。我决心今后要增强警觉,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他的这番话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共鸣。这次课程对学生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震撼,促使他们重新认识到诈骗风险其实就在身边。

一堂课为超过60名学生开启了防范诈骗的旅程。面对诈骗案件频发的社会现象,各位读者,您周围是否已经开展了类似的反诈骗教育活动?期待大家在这条新闻发布后给予点赞并广泛传播,以期让更多人认识到反诈骗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