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9点45分,瓯江引水工程二标段的泽岭隧洞顺利贯通。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的到来。该工程全长81公里,经过3年6个月的艰苦努力,全线已实现贯通。这一成就为项目提前一年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无疑是温州水资源保障领域的一件重大喜事。
工程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的瓯江引水工程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引水项目。该工程引水流量最大,输水隧洞长度最长,投资规模亦最为庞大。起点位于鹿城区渡船头取水枢纽,终点在龙湾区丰台出口,全线总长81公里。沿途设有24条支洞和15处分水口。该工程具备城市应急备用供水、灌溉等多种功能。投运后,预计年均引水量将达到7.43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约为420万。
该工程规模宏大,对温州未来中长期用水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项目是确保温州水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关键措施。
工程意义
温州“强城行动”等规划得以显著推进,得益于该项目的重大贡献。该项目为“五城三园”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支持,是温州城市规划布局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满足了温州中长期的水需求,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工程投入使用至今,珊溪与泽雅两座水库及瓯江引水工程已联合构建起一个多水源供水网络。此方案有效增强了城市在紧急用水状况下的应对实力,并对城市用水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开工以来面临困难
自2021年4月10日起动建设的该工程项目,自开工以来一直遭遇诸多挑战。工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超过20家参建单位正面临政策处理上的复杂问题。施工技术种类繁多,参建单位必须熟练运用多种技术,这对它们的施工能力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相对较高,工程管理面临众多挑战。特别是在地下施工阶段,若遇到临近江河、穿越溪流、跨越河流等复杂地形,施工风险将显著增加。尤其是当分水口位于陡峭边坡区域时,安全事故的风险更为突出。
施工中的技术创新
为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挑战,项目实施了一系列技术革新策略。在隧道建设领域,主要采用了钻爆技术,并结合了TBM和盾构技术。与传统的钻爆技术相比,这两种新型施工方法显著提升了掘进效率,其效率提升幅度超过了两倍。
浙江省水利工程在隧洞施工技术上取得了创新进展,首次运用了6.5米级双护盾的“奋进号”TBM硬岩掘进机,此设备已在西向分水隧洞施工中投入使用。同时,泽雅浅埋段施工中使用了6.4米级的“争先号”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值得一提的是,始发端施工还引入了“冷冻法”,这在浙江省水利行业尚属首例。
工程管理模式
工程管理模式正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涵盖了传统的平行发包方式,以及EPC模式,即设计、施工职责分离,还有代建模式。这种多样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显著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效率与品质。
自工程启动至今,该管理模式持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通过多种管理模式的综合运用,工程保持了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卓越表现。所有四个标段均荣获了省级水利文明化工地的崇高荣誉。
全线贯通的意义与未来计划
全线贯通这一重要节点标志着工程已进入决定性阶段,同时也见证了各阶段目标的实现。这一进展极大地增强了工程在2025年底前按预定计划完成通水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显示了工程正按照既定路线稳步向最终目标前进。
瓯江引水工程已全线通水。该项目的竣工,对温州城市形象将产生何种重大影响?我们热切期待各界人士的参与讨论。同时,我们也恳请各位对本文给予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