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们近期在常熟市琴川街道衡泰社区体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秋收科普活动。该活动由衡泰社区与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名为“风吹稻香,书香满田”。其目的是为城市青少年打造一个独特的“田间课堂”,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这次活动无疑在孩子们与农耕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美好的桥梁。

世界粮食日的特殊意义

风吹稻香,书香满田!第 44 个世界粮食日,常熟这场秋收科普实践活动,你参加了吗?  第1张

今年是第44届世界粮食日,一项重大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常熟市农科所,教师们承担起传授知识的重任,他们运用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向青少年揭示了我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诸如各地不断研发新型种植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等实例比比皆是。这些努力的背后,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目前,我国人口众多,确保粮食自给自足显得至关重要。孩子们在听完讲解后,深刻理解到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无数人的辛勤劳动。这让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对粮食的敬畏之情更加浓厚。同时,粮食安全直接关联到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发展,若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经过详细深入的阐述,孩子们逐步领悟到,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一碗米饭,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深层意义。这一领悟使他们对粮食安全的理解更为深刻。

稻穗扭扭棒的独特创意

随后,一场别具匠心的稻穗扭扭棒活动热烈展开。现场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孩子们充分展现着他们的无限想象与创造力。在老师的细致引导下,他们手中的彩色扭扭棒被巧妙地塑造成看似随风轻摆的稻穗。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这一活动远非普通的手工制作。一方面,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一种动手能力的有效锻炼,而如今许多孩子正缺乏这样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它让孩子们对稻穗的形态结构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远超过书本和图片的直观感受。事实上,孩子们手握自己制作的稻穗,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相互比较,仿佛手中握着的是无价的宝物。

风吹稻香,书香满田!第 44 个世界粮食日,常熟这场秋收科普实践活动,你参加了吗?  第2张

走进稻田课堂

稻田课堂无疑是本次活动的焦点。孩子们满怀期待,跟随实践站的讲解员,踏入农科所的水稻育种繁种区。这片区域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未知。在这里,他们学习了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环境条件,以及种植过程的复杂程度。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走进金黄的稻田,亲自尝试弯腰挥镰割稻。这是一次真实的田间劳作体验。尽管他们的动作略显生疏,在田间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劳作的乐趣。每一次挥镰割下稻穗,都是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孩子们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这种喜悦源于内心,与以往的高兴大相径庭。他们亲手收获劳动的果实,深刻领悟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在城市商场或游乐场所无法体验到的感受,对他们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种形式的教育融合

本次活动的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知识讲座、手工制作与实地农耕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农耕文化知识得以从书本走向现实,深深植根于孩子们心中。这种教育模式对城市青少年来说,是一次全面且新颖的体验。他们以往接触的多为书本知识或校园内简单的手工活动,而这样的亲近自然的机会极为稀少。这种融合的教育模式为青少年的成长开辟了新的途径。从全面教育的角度审视,深入体验农耕文化也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为例,其中蕴含着众多先人的智慧。然而,现代青少年对此了解甚少,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孩子们与自然田园的疏远密切相关。

对珍惜粮食意识的影响

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青少年节约粮食的价值观。孩子们在活动中见证了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历程,这一过程充满了辛勤与挑战。以稻米为例,从播种到收割,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期间还可能遭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多种风险。这种深刻的体验使他们对粮食生产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进而更加珍惜每一顿饭。目前,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粮食浪费现象,他们未曾亲身经历粮食生产的艰难。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显得尤为紧迫。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素质的提升,也体现了对宝贵社会资源的尊重。

对未来活动的期待

在秋收时节举办的科普实践活动获得了广泛的正面评价。公众纷纷提出疑问,未来是否还会举行类似的活动?大家热切期盼此类活动能够更加常态化,而不仅仅局限于秋收时期,冬藏、春种、夏耘等各个时节都应有所涉及。这样的活动将为城市孩子们提供深入乡村、感受自然恩惠和领略传统农耕文化魅力的宝贵机会。在此,我们向相关部门呼吁,希望他们能持续给予此类活动大力支持,并期望家长们能够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您是否认为这类活动有必要更加频繁地举办?欢迎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