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气温逐渐上升,自然界万物开始恢复生机,成为人们外出赏春的黄金时段。不过,在这段宜人的季节中,草丛中的蜱虫却意外地变得活跃,给众多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近期,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众多因蜱虫叮咬而寻求医疗帮助的患者。
蜱虫叮咬频发
近期,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高效应对了约20起市民在踏青期间遭遇蜱虫叮咬的事件。尤其是5月16日早上,一位50岁的刘女士,在亲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急诊科。在这之前,两天前,她在户外采集野菜时,回到家中发现脖子上多了一个类似“黑痣”的异物,当时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两天之后,黑痣部位出现肿胀,并伴随有刺痛感,检查结果显示,原来是一只蜱虫牢固地附着在她的颈部。
医生紧急处理
李洪涛主任在急诊接诊时观察到,刘阿姨家中发生的事件使得蜱虫的口器残留在她的颈部。李医生随即为患者实施了麻药注射,随后对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感染组织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在过去大约10天的时间里,急诊科平均每日接待约2名因蜱虫叮咬而就诊的患者,这些叮咬发生在耳后、头皮、前胸以及后背等多个部位。
硬拽风险提示
李洪涛医生强调,蜱虫口器带有倒刺,若强行拔除,可能导致虫头在皮肤中断裂,这不仅会提升感染几率,还可能引发疾病传播。一旦遭遇蜱虫叮咬,切勿尝试自行拉扯或用烟头烫伤,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救治。务必注意,不当处理可能加剧蜱虫对身体的损害。
高发时间分析
每年五月至深秋期间,蜱虫叮咬事件较为常见。当前,蜱虫的活动正处于高峰阶段。若不幸被蜱虫叮咬,可能会出现感染或过敏症状。在严重病例中,可能还会引发发热伴随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等疾病。鉴于此,市民在蜱虫高发季节应格外保持警觉。
端午出行预警
端午节临近,许多市民沿袭着在户外采集艾草的风俗,但这一活动也相应增加了被蜱虫叮咬的风险。鉴于野外蜱虫密度较大,人们在享受节日传统的同时,亦需对蜱虫可能引发的威胁保持高度警惕。
预防措施建议
“蜱虫常潜伏在草丛、灌木丛中。李洪涛医生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首先,户外活动时需穿戴长袖长裤,并确保袖口和裤脚紧绷,最好能束入袜子内;其次,需进行驱虫处理,可适当使用驱虫剂或花露水;此外,应尽量避免在草丛或灌木丛中久坐;最后,户外活动结束后,应立即洗澡,并着重检查头皮、耳后、前胸、后背、腋窝等部位,同时,对个人衣物、背包及宠物也应进行全面检查。
在春意盎然的郊游时光里,公众对于蜱虫的顾虑是否会引起他们内心的不安?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赞、分享您的观点,并期待您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