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采茶遭蜱虫暗算

近期,在余杭区中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皮肤科,一名患者焦急地赶至。患者表示,在山间采摘茶叶后,其小腿上突然出现一只不明虫子。他尝试使用风油精和活络油进行处理,但效果不佳,虫子似乎已深入皮肤,难以取出。这一意外情况令他感到极度恐慌。

廖医生在皮肤科经过详尽检查,认定该虫为臭名远扬的蜱虫。春季本应是采茶的美好时光,然而,遭遇这种“隐形杀手”实属意外,让市民原本愉快的采茶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

春日采茶竟遇隐形杀手蜱虫!假期出游踏青如何提防这夺命寄生虫?  第1张

蜱虫特性揭秘

当前是多种昆虫活跃的季节,蜱虫作为一种让人畏惧的寄生生物,常常潜伏在低矮山丘的草丛和植被中,亦可能寄居于家畜等动物的皮毛之中。尽管在未吸血前,其体积可能仅如芝麻般微小,但一旦吸食饱血,其体积可膨胀至饱满的黄豆大小,形态显得异常恐怖。

春日采茶竟遇隐形杀手蜱虫!假期出游踏青如何提防这夺命寄生虫?  第2张

蜱虫对寄生宿主的特定部位有特定选择,多偏好于皮肤较薄且不易察觉的区域。例如,动物或人类的颈部、耳后、腋下、大腿内侧、私密部位以及腹股沟等部位,往往是其“定居”之所。此外,蜱虫在叮咬过程中会持续分泌麻醉物质,使得宿主难以察觉痛痒,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其目标。

蜱虫病”危害严重

蜱虫体型虽小,却被称为“吸血鬼”中的“恶霸”。其叮咬后,人体受影响程度悬殊。轻微情况下,皮肤可能仅出现红肿。然而,严重时,患者可能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即人们常说的“蜱虫病”。

感染“蜱虫病”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发热是常见表现,体温往往超过38摄氏度,重症患者甚至可超过40摄氏度;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疲累、恶心、呕吐,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同时,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与感冒相似,但切勿误认为是普通感冒而掉以轻心;部分患者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区域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并有压痛感。

春日采茶竟遇隐形杀手蜱虫!假期出游踏青如何提防这夺命寄生虫?  第3张

重点警惕人群

以下几类人群需特别关注蜱虫带来的风险。首先包括户外运动爱好者,例如登山、露营者,以及从事采茶、耕作的劳动者。他们频繁进入蜱虫活跃区域,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居民,其居住地本身就是蜱虫的栖息地,因此他们是蜱虫威胁的主要对象。同时,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在处理患者血液和分泌物时,若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同样存在感染风险。这些群体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预防叮咬有方法

采取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被蜱虫叮咬的风险。在户外活动时,特别是在蜱虫高发地带如草地和灌木丛,建议穿着浅色长袖长裤,并将裤腿塞入袜中,以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同时,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虫剂于裸露皮肤上,可进一步减少蜱虫接近的机会。

户外运动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沐浴,并对身体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重点包括头皮、腋下、大腿内侧等不易察觉的区域。若家中饲养宠物,外出归来后亦需对宠物进行及时的身体检查,着重观察耳后、大腿内侧等部位,确认是否被蜱虫叮咬。同时,定期为宠物进行驱虫处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被叮咬后正确处理

若不幸被蜱虫咬伤,切勿慌张,亦不可用手挤压或用火烧灼,否则可能导致蜱虫释放更多毒素,加剧伤害。正确操作应为:使用尖头镊子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向上拔出,务必确保口器完全脱离皮肤。若自行处理感到不确定,切勿强行尝试,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指导。

清除蜱虫后,需用碘伏或酒精对被咬部位及双手进行消毒处理。同时,需密切关注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疲劳等不适,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务必告知医生曾遭受蜱虫叮咬,以便医生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

春季是外出游玩的黄金时期,然而,诸如蜱虫等“无形杀手”的存在提醒我们需提高警惕。在尽情享受春光的同时,务必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个人健康安全。你是否在户外活动时遭遇过类似蜱虫的虫子?欢迎点赞并分享你的经历,同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

春日采茶竟遇隐形杀手蜱虫!假期出游踏青如何提防这夺命寄生虫?  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