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举办拐枣专场路演,为富硒产业发展添动力,引发广泛关注。
活动概况
5月21日,在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框架下,以富硒食品产业链为核心的旬阳拐枣专题项目路演在旬阳市顺利举办。安康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安琴和旬阳市副市长沈纪兵亲临现场,分别进行了发言。活动参与者涵盖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还包括了来自不同县级市、区科技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富硒产业创新集聚区“一心五区”的相关领导、专家和项目签约负责人,此外,还有全市超过一百家富硒食品企业的代表。
政府表态
沈纪兵在致辞中指出,旬阳将拐枣视为推动民生改善和城市进步的核心产业,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农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他期望借助本次活动,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强双方紧密的协作。此外,他还希望构建一套高效的项目招商引资体系,推动技术研发进程,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该举措旨在促进旬阳更有效地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刘安琴强调,各相关县(市、区)的科技管理部门应主动承担起“开拓者”的职责,推动“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应用单位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全面合作,同时保证产业需求与路演对接活动的连贯性。她主张企业应主动担负起创新的中心任务,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专注于打造具有独特性的富硒产品。
专家报告
在路演现场,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长岳田利就《拐枣营养健康干预食品全生态链创建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核心演讲。岳田利的演讲深入阐述了拐枣在营养健康干预食品生态链构建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其实践成果,为拐枣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与会企业代表普遍认为收获颇丰。
成果发布
活动举办地,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等教育及科研机构联合发布了11项与拐枣产业链相关的新科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拐枣的种植、加工技术,以及产品研发等多个领域,它们展现了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应用前景,为旬阳地区拐枣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三家在富硒食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已发布其技术需求,他们希冀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突破企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技术难题。
在众多有利条件的推动下,该活动顺利达成了五项产学研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旬阳拐枣产业在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及金融领域的合作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有望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提升旬阳拐枣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发展展望
此次事件不仅推动了旬阳拐枣产业的扩张,亦为安康市的富硒食品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向未来,随着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创新体系的改进,安康市的富硒产业有望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为安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本次活动是否预示着旬阳拐枣产业的腾飞,这一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并请点赞及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