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四川阿坝州传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的两架直升机成功进行了53.25吨塔位基坑混凝土的浇筑作业。这是我国首次实现特高压交流线路直升机双机协同混凝土浇筑施工,此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壮举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施工背景

5月20日!两架直升机5小时33分钟完成53.25吨浇筑,咋做到的?  第1张

此次施工涉及的4L312和4L315塔位位于阿坝州的国家大熊猫森林公园和宝顶沟自然保护区。该区域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对工程建设的环保标准极为严格。为了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干扰,并加速特高压工程的建设进度,国网电力在多方的协调和组织下,启动了创新的作业模式。该条线路构成了1000千伏阿坝至成都东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一部分,其在区域电力供应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创新模式

国网特高压部在组织指导和四川公司统一协调下,国网空间技术公司携手国网四川建设公司及江西送变电公司,推出了直升机双机协同作业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涵盖了从工器具和物资的运输,到基坑浇筑以及塔材运输的整个流程。在此模式中,以往困扰的物资运输难题,包括砂石料、塔材和导线的运输,均得到了高效的处理。这一创新是应对复杂地形和严格环保要求的有效举措。

技术保障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国网空间技术公司进行了多轮技术评估。他们精确调度了两架直升机进行协同作业,以此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贯性。工作人员对吊运时间、轨迹及投放量进行了细致计算。在5月20日当天,经过5小时33分钟的共同努力,两架直升机成功完成了53.25吨塔位基坑的混凝土浇筑任务。这一成果背后,是大量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结晶。

作业成果

截至目前,直升机共执行了584次吊运任务,运送了包括护壁砂石、钢筋和混凝土在内的物资共计589.04吨,并且已成功完成了两座特高压塔的基础混凝土浇筑。这些具体数据充分体现了作业的高效率。该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力的使用,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为后续的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月20日!两架直升机5小时33分钟完成53.25吨浇筑,咋做到的?  第2张

环保意义

该创新模式对环境保护具有显著作用。在保护区内进行施工,有效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损害,并降低了噪声等污染物的排放。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采用直升机吊运技术,避免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和机械作业,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模式为在高海拔、生态敏感区域开展电网建设提供了新的环保理念。

未来展望

我国首次实现了特高压交流线路直升机双机协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突破,这一成果为我国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打开了新的途径。展望未来,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类似工程中得到应用。它可能促进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加速,提升电网建设的品质,并有效支撑我国能源在区域间的调配。此外,该模式亦有可能在其他建设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您是否预计直升机双机配合作业的方式将在未来的诸多建筑项目中普遍采纳?欢迎在评论区表达您的观点。同时,请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以吸引更多人对这一技术创新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