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的西段热滑测试顺利结束,这一成就标志着该线路的建设工程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热滑完成意义重大

5月12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公布喜讯,13号线一期工程西段,从净居寺站(不含)到瓦窑滩站的区间,热滑试验圆满结束。这一成果表明,该线路的轨道运行区域已基本满足通车条件,此举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全面联调联试的新阶段。接触网处于带电状态时,电客车能够实现自主运行,对供电系统以及轨道等关键设备进行了详尽的全面检查,此行动为线路的后续开通及运营提供了稳固的物质保障。

线路概况利好出行

成都轨交 13 号线一期西段热滑试验完成!全线联调还远吗?  第1张

成都市中心城区东西走向,13号线一期工程横穿其中,是一条完全自动化的线路。该线路的起始点是瓦窑滩站,终点则是龙安站,总长度约为29公里。它经过万家湾、三圣乡等人口众多的住宅区,同时也连接了青羊宫、华西医院等知名景点及医疗机构。一旦投入运营,该线路预计将显著减轻成都东西方向交通压力,并极大地提高沿线居民的出行便捷性。

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成都地铁13号线首段隧道建设已圆满结束,轨道铺设工作已经完成,电力接入工作已经完成,热滑测试工作也已启动。各项工程均按照预定计划有序推进,为热滑测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工程基础。隧道顺利打通,保障了线路的全面空间连接,轨道的铺设为列车确立了清晰的运行轨道,电力供应则为列车的运行提供了必需的动力保障,目前正在进行的热滑测试正在进一步检验设备之间的协同运作效果。

创新技术提升效率

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公司的员工陈道田指出,在13号线首期工程中,引入了一种创新的整体腕臂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一种简化的结构设计。这一系统构成了地铁接触网的关键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系统通过简化设计流程和实施工厂化预配,大幅提高了接触网施工的效率与精确度,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一体化设计优势明显

与传统现场拼接部件的方式相异,13号线项目采用了预先集成的部件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减少了连接点的数量,降低了部件松动的风险,从而有效减少了故障的频率,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在未来的运维活动中,这种设计有望显著简化操作流程。它将多个零件的复杂拼接过程转化为整体的构建模式,不仅提升了操作效率和便捷性,而且显著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智能生产保障精准

该系统依托智能预配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它运用软件进行参数的精确计算,取代了人工进行切割和组装的操作。相较于人工操作,该系统误差更小,精度更高。这确保了接触网与列车受电弓之间能够实现紧密连接,从而在热滑试验期间保证了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线路建设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化与精确化。

相关负责人强调,未来将持续推进车站系统的联调作业,并执行包括综合联调联试在内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为确保线路顺利开通打下稳固的基础。关于13号线开通后可能对您的出行带来的影响,我们衷心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恳请您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分享至您的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