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座由“00后”打造的非遗文化馆成了热门打卡地。在这座文化馆里,古老非遗因青春力量的推动,与人们生活的距离更近了。4月26日,有记者走进了这家文化馆,去探秘主理人张艳佳与非遗之间的不解之缘。

童年触动,种下非遗种子

00后组建非遗文化馆,让古老技艺触手可及?快来一探究竟  第1张

张艳佳有了创办非遗文化馆的想法。这想法源自童年的耳濡目染。家乡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这使她从小便对传统技艺兴趣浓厚。2023年,一场非遗活动中有木工展示。它彻底点燃了她心中传承非遗的火种。榫卯精细。木雕作品精美。还有老手艺人讲述背后故事。这让她深感这些文化瑰宝不能被埋没。

艰难创业,奔走拜师学艺

想要传承非遗,需掌握专业技艺。张艳佳无专业老师指导,便与朋友开车跑遍运城。她拜访各地非遗传承人,耐心阐述自己对非遗的理解及创业理念,虚心学习技艺。过程困难重重,在小伙伴和姨妈支持下,她坚持下来。即便身体不适,仍为文化馆筹备奔走宣传。

小馆虽小,汇聚非遗精华

踏入这家规模较小的非遗文化馆。就好像身处非遗的广阔海洋之中。剪纸、面塑、河津木工技艺、闻喜布艺等各类作品极为丰富。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吸引力。这里不只是非遗作品的展览地方。这里更是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的关键场所。

00后组建非遗文化馆,让古老技艺触手可及?快来一探究竟  第2张

创意策划,贴近大众生活

张艳佳和小伙伴们想尽办法。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他们对每一项非遗的技艺展开学习研究。也对其历史及背后故事进行钻研。并依据不同人群设计体验活动。针对孩子和成人。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还邀请专业传承人现场教学。他们常发挥创意。思索怎样把非遗产品融入日常生活。

携手合作,扩大传承范围

00后组建非遗文化馆,让古老技艺触手可及?快来一探究竟  第3张

张艳佳不满足于文化馆内活动。她把目光投向更广阔天地。她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文化馆老师每天到学校非遗工坊教学。通过一招一式培养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爱好。她希望孩子们不仅体验非遗。还能了解其背后文化内涵。

展望未来,推动文化远行

在非遗传承之路上,张艳佳规划更长远。她期望未来有能力前往更远之地建非遗小院。她还想办非遗夜校。目的是让运城非遗文化走入更多人生活。通过这些举措吸引更多人加入非遗传承行列。进而让古老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