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众多网民遭遇了购票难题。他们提前预订的机票,在节前却遭遇了价格下调,造成了旅客们的经济损失。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旅客遭遇机票降价情况
1月19日,游客向记者透露,春节期间,从北京到珠海的航班预订费用较半个月前有所下降,每人至少节省了600元。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在春节期间,北京至三亚等热门航线中,部分机票价格降幅甚至超过了1000元。同时,记者通过多个旅行APP查询发现,长沙至上海等热门城市的机票价格已经降至200元以下。不难预见,那些高价购票的旅客对此感到不满。
春运临近,先前购买机票的乘客本打算提前规划行程,但未想到春节期间机票价格出现了大幅变动。一些乘客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在机票上额外支付的费用让他们感到不合理。
航司预订数据情况
1月13日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28日至4日)国内航班机票预订量已突破600万张,其中30日为出行高峰。国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过152万张,同比增长约23%。预订量看似庞大,但票价波动显著。预订量与票价下降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市场关系的复杂性。
旅客数据所揭示的客源信息,对于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而言,在理论上是决定盈利与否的关键因素。但实际票价的形成,并不仅仅依赖于预订情况,还受到多种市场因素的显著影响。
民航局春运预测
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相关人士提到,2025年春运民航市场将展现出多维度的新特点。在春节期间,由于探亲、务工、学生和旅游客流的高峰叠加,以及春节假期政策的调整和亚冬会等重大赛事的举行,多重有利条件预计将使春运期间的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9000万人次以上。这一预测值比2024年同期高出4000万人次以上,且与2019年的7288万人次相比也有明显增长,有望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如此,民航市场的繁荣背后隐藏着价格波动的风险,旅客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
该预测预示的繁荣有望成为航空公司调整运力的依据之一。航空公司需为大量旅客的涌入做好准备。在此期间,票价的下降恰好反映了当前宏观市场趋势和背景下的普遍现象。
机票价格波动因素之运力提升
机票价格变动背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民航业整体上呈现出各大航空公司持续加大春节期间运力投入的现象,使得市场运力充裕。这情形类似于商品市场商品数量剧增,若需求者数量未同步增加,价格将不得不调整。航班班次增加导致座位供应量提升,在旅客数量保持稳定或增长有限的前提下,供需关系失衡,价格因而出现下降。
在民航领域,供需状况已清晰呈现。航空公司根据春运期间的预测来调整运力分配,但实际旅客需求往往与预测数据存在偏差。
机票价格波动因素之高铁分流
高铁对航空业产生了显著影响。随着高铁线路的持续完善,众多城市之间的出行方式中,高铁逐渐成为公众的首选出行方式。特别是在短途旅行方面,高铁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一趋势使得航空业在短途客运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剧。面对旅客的分流,航空业必须调整其策略。如果继续保持原有票价,可能会进一步流失乘客。因此,在市场竞争中,降低机票价格成为吸引旅客的重要策略。
高速列车在客运市场持续增强其影响力,不断拓展份额,对航空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压力。
机票价格波动因素之航司策略
此外,机票价格的下调与航空公司追求票价与客量平衡的策略密切相关。航空公司不仅关注票价收益,还需全面考量旅客运输量等要素。票价过高可能减少乘客数量,而适当降价则能吸引更多旅客,有助于在整体运输量上实现收益最大化,并实现票价与客量的平衡。此策略调整并非仅依赖高票价盈利,而是依据市场状况进行的适应性调整。
航空公司基于对利弊的细致评估,选择了下调机票价格作为吸引旅客的策略。从长远角度来看,此措施有望对保持市场占有率产生正面影响。
春节期间,机票价格波动显著。您是否遭遇过类似的购票难题?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