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如何在基层建设中锤炼真本领、振兴家乡?  第1张

1月17日,寻甸县成功举办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促进大学生与家乡的互动,是双向交流的关键行动。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同时也助力家乡的进步,无疑是当地的一大亮点。

活动开启众多学子参与

1月17日,寻甸县正式拉开了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活动地点设在该县。团县委对此进行了周密安排,吸引了超过50名大学生参与岗前培训。众多学子踊跃参与,展现了他们对服务家乡的强烈意愿和对个人成长的迫切追求。这些来自不同院校的大学生,怀揣着共同的目标——在汲取知识后回馈故土。此次活动的开展,成功为大学生与家乡之间构筑了一座坚实的纽带。

此次培训标志着活动的正式开启。大学生们将在此学习所需知识和技能,为即将到来的岗位实践打下基础。通过培训,他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家乡的发展,明确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团委副书记提出要求

马景纯副书记向大学生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他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首先,大学生需端正态度,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自我提升。这要求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保持积极,杜绝草率行事,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大学生应与家乡共同发展,家乡提供舞台,大学生则需在岗位上拼搏进取。这反映了大学生与家乡之间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

马景纯副书记强调,首要任务是严格遵守纪律以保障安全。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大学生需坚守纪律的底线,并在社会中维护自身形象。这样的行为将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塑造出规范、形象良好的建设者形象。此外,这三项要求也为大学生未来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使他们能够更高效地投身于社会服务。

全面培训提升能力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县委办法规科、县委机要保密局及云朵心理协会专家参与授课。培训涵盖了公文基础、保密知识和青年心理调适等实用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生在职场中极为关键。

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如何在基层建设中锤炼真本领、振兴家乡?  第2张

为助力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特提供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读物,诸如《压力如生活的甜蜜》和《学生心理保健手册》等,这些资料由华东师范大学相关机构共同编制。这些资料有助于返乡学生缓解就业前的技能焦虑,进而缩短其工作适应时间,使他们能更迅速地投身基层实践。

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如何在基层建设中锤炼真本领、振兴家乡?  第3张

实践磨砺青年成长

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如何在基层建设中锤炼真本领、振兴家乡?  第4张

当代青年对奋斗与实践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寻甸县举办的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奋斗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实践则是青年成长的最有力途径。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家乡的使命感亦随之增强。他们于各个岗位承担不同任务,深刻体会到了家乡工作的繁杂与关键。

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家乡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们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推动家乡发展模式的转型,并促进家乡在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进步。这一行为体现了当代青年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风貌。

深化活动持续发展

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如何在基层建设中锤炼真本领、振兴家乡?  第5张

在本次活动中,团县委扮演着关键角色。未来,该组织承诺将不断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的深化。团组织具备显著的团结力量,团县委需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搭建起青年学生与故乡之间稳定的沟通桥梁。此举有利于形成一套稳固的大学生服务家乡的长效机制。

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如何在基层建设中锤炼真本领、振兴家乡?  第6张

这种持续发展的模式有助于吸引众多青年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的生动“必修课”。在此过程中,青年学生不断强化信念,通过服务家乡锻炼出扎实技能,为寻甸实现“五区一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持续不断的青春力量。

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如何在基层建设中锤炼真本领、振兴家乡?  第7张

期待更多青年行动

寻甸县举办的大学生“回乡实践”活动已拉开序幕,为青年才俊与家乡进步带来了新契机。活动虽初露端倪,但引发了对更多青年参与这一活动的期待。关于此活动,公众意见如何?欢迎读者们踊跃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