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安县商会调解委员会运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有效解决了价值800万元的合同争议。此案为司法与调解合作处理商业争议的典型示范,值得各方关注。
纠纷缘起
2023年12月,江安县甲企业与泸县乙企业达成建筑材料买卖协议,并先行支付了800万元作为货款,江安县丙企业承担了为乙企业的担保责任。但合同签订后,乙企业并未依照协议规定提供货物。甲公司转而寻找其他供货途径,并多次尝试退回货款未果,最终将乙企业告上法庭。乙企业则辩称并未违约,声称已委托第三方供应商向实际用户供货,只是由于供货渠道的交错,未能向甲公司交付货物。
江安县与泸县的企业合作案例揭示了商业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复杂问题。合同签订后,企业可能因内外部沟通不畅等多种因素,面临无法履行合同的风险。
法院委托调解
江安县人民法院近期已将此案委托给江安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处理。鉴于江安县商业活动频繁,此举显示出法院在积极寻求多元化纠纷解决途径。
多元化解中心在接到案件后,迅速委派江安县商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处理。该商会在处理商业争议方面享有特殊地位,凭借对商业法则的深刻理解以及广泛的本地商业关系网络,更有助于解决合同纠纷,从而维护商业环境的稳定与和谐。
调解前的普法
调解过程中,专职调解员首先向双方当事人普及了合同法律关系的知识。这一行动至关重要,因为众多商业争议多由当事人对法律条文认知不清所致。
界定法律关系有助于当事人基于对自身权利与责任的认识展开协商。众多纠纷案例中,由于当事人对法律认知不足,调解过程常陷入停滞。此前的法律普及活动凸显了调解阶段的专业性和周密性。
三轮耐心调解
经过三轮持续的耐心调解,专职人民调解员不懈努力,调解工作进展顺利。在第一轮中,双方的基本诉求和底线得到了初步掌握,这一步骤对于确定调解的方向至关重要。
在第二轮调解中,焦点转向探寻双方可能达成共识的折中方案。通过持续的交流与沟通,双方逐渐向各自可接受的结果靠拢。最终,在第三轮调解中,双方成功签署了退还800万元货款并支付资金占用费的协议。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调解员的耐心和调解机制的高效性。
司法确认保障
江安县人民法院对双方签订的调解协议实施了司法确认程序。这一程序为调解协议增设了一道法律保障,确保了协议的强制执行效力。
若一方未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有权依据法院的司法确认文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举确保了调解结束后,执行过程得以顺畅进行,进而保障了整个纠纷解决体系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纠纷圆满化解
该合同纠纷最终得以通过专职调解员采用“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成功解决。这一做法为各地在处理商业合同争议方面树立了卓越的典范。
当前商业活动日益增多且复杂,该模式以其高效性、低成本及法律效力,能显著降低企业处理纠纷的负担,进而推动商业环境的良性发展。
您认为此种“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相结合”的模式是否适宜在更广范围内推广?期待读者们踊跃发表意见、给予好评并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