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八局七公司近日宣布,其重黔铁路13标轨枕厂已成功生产出36.72万根轨枕。这一数量为明年上半年重庆至黔江铁路的通车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一成就无疑令人感到鼓舞。

重黔铁路工程概况

重庆至黔江铁路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厦渝通道的关键一环。线路全长270公里,设计速度高达350公里每小时。这一规模宏大、标准极高的铁路建设,对于促进地区交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铁路建成后,将显著减少重庆与黔江间的旅行时间,方便沿线居民出行,并有助于加强区域经济往来。

中铁八局七公司重黔铁路13标轨枕厂:智能化生产线助力36.72万根轨枕生产任务圆满完成  第1张

轨枕厂的先进性

中铁八局在重庆设立的重黔铁路13标轨枕厂,是中铁八局在该地开设的首条智能化轨枕生产线。该生产线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化转型升级。该基地集成了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等多种先进生产理念。它依托三大系统与12个核心智能工作站协同作业,实现了11个关键工序的无人化生产,包括模具清洗、脱模剂喷涂、预埋套管安装等。这种无人化生产方式显著降低了人工干预,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轨枕厂在关键工序实现无人化生产后,人工管理成本显著下降。由于人力在这些环节的参与减少,工厂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与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同,该厂主要依赖自动化设备,这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无论是原料使用还是生产进度都得到了更加稳定的保障。此外,这种生产方式还提升了轨枕的质量,有利于后续铁路铺设工程。

轨枕厂的管理策略

轨枕厂致力于实现其目标——确保高质量的双块式轨枕供应。为此,厂方与线下施工单位展开积极交流。鉴于各施工单位的进度各异,轨枕厂据此合理调配生产与发货任务。此策略确保了发货流程的顺畅,有效避免了轨枕积压及施工需求未得到满足的问题。

质量保障措施

轨枕厂在生产管理上,始终将质量视为核心。一方面,厂方凭借聚力混凝土制品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厂方注重科技创新,特别是在智能化生产线的全力打造上,运用先进设备与理念确保生产。对生产各环节的工艺质量实施严格监控,包括原材料质量检测和生产过程参数监控,均设有严格标准。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双重保障。

对未来铁路建设影响

轨枕厂顺利实现了生产目标,这对重黔铁路项目的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此举不仅确保了明年上半年通车所需的物资供应,也为后续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协调等方面的实践,可为其他铁路项目提供参考。高效的生产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亦得以推广,有望推动未来铁路建设迈向更高效率和更优品质。

各位读者,在如此规模的铁路建设项目中,哪些部分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期待您的评论和分享,并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