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言到普通话,79岁老人见证土瓜冲村的惊人变迁  第1张

近期,乡村旅居模式崭露头角,云南省内众多村庄顺应潮流,实现了从传统空心村或普通村寨向新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变,这一现象引人注目。

乡村从空心到热闹

土瓜冲一度是典型的空心村。几年前,众多年轻人因工作便利等原因纷纷外出,导致120多间老屋空置。然而,如今这里却变得热闹起来。79岁的齐正忠亲历了这一变迁,以前使用方言即可,如今却需学习普通话,因为许多外地人涌入。他的孙子、孙媳妇也回到家乡创业,将自家老屋改造成多肉植物园,老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马龙区推动了这一成果。该区引入了文化旅游企业,政府集中资源改善了基础设施,村集体对房屋进行了租赁和改造,企业承担了内部装修等运营任务。如今,土瓜冲涌现了许多新兴业态,吸引了众多外地旅居者,甚至有人选择长期租赁达十年之久。

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

从方言到普通话,79岁老人见证土瓜冲村的惊人变迁  第2张

土瓜冲的变革促使年轻人纷纷回乡。过去,因本地发展空间有限,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然而,随着乡村旅居产业的兴起,这一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正如居民小组长张正兵所言,有识之士开始返乡创业。这个一度活力消退的村庄,如今重焕生机与希望。新型产业模式为年轻人提供了在家乡施展才华的平台。

此现象并非仅限于土瓜冲。众多在外奋斗的年轻人因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而返乡,他们带来了创新思维和充沛活力,为乡村的持续进步补充了新生力量。

企业助力老旧房屋改造

云南文旅开发公司于土瓜冲的变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负责人钟鹏透露,公司已对77座老旧空置房屋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过程中,公司特别重视保持村落原貌,并提高了居住的便捷性与舒适度。该公司将乡村定位为休闲产品,此理念吸引了众多寻求长期居住的旅居者。

注入新活力的老旧建筑,已转变为颇具吸引力的旅居地点。其外观与内部装潢均满足旅居者的实际需求。此举不仅有效利用了闲置资产,还为乡村旅居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其他村落的成功案例

从方言到普通话,79岁老人见证土瓜冲村的惊人变迁  第3张

在云南省,土瓜冲并非唯一。大理市的中和村同样展现了成功的模式。过去,中和村仅有129户人家,大约600位居民。自2015年以来,该村走上了独特的发展路径。通过整合改造和活化利用闲置的老宅,中和村融入了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并开放了56个院落供艺术家使用。此举吸引了众多外地旅居者前来定居。

中和村因众多企业的加入而加速了发展步伐,目前,客栈、餐饮、旅拍等行业正兴旺发达。村里外来人口已超过1000人,这一现象使得中和村声名远扬,成为知名的文艺村落。中和村已成功从一普通村庄转变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文艺村。

乡村旅居市场需求渐涨

中国旅游研究院在今年的8月份发布了《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13%的旅居者倾向于选择乡村作为居住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交通、公共设施以及服务配套等方面持续得到优化。在云南省的乡村旅居现象中,这种改善趋势尤为明显。

乡村在满足游客对高品质和便利生活的追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田园生活的轻松氛围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这一现象无疑为乡村旅居业奠定了稳固的市场基础,其进一步发展将为乡村旅游和乡村建设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乡村旅居的美好前景

从方言到普通话,79岁老人见证土瓜冲村的惊人变迁  第4张

乡村旅游产业有望成为促进乡村发展建设的新兴力量。在云南省的众多乡村地区,这一趋势日益显著。此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得以重新启用,年轻一代开始返乡,使得村落重现生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旅居,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村庄凭借其独特魅力加入这一潮流。在云南乃至全国,类似土瓜冲和中和村的故事有望不断上演。你是否也对这种充满乡村风情的旅居生活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