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积极推动“生态文旅强县”战略,有效融合地方文化与旅游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其中亮点纷呈,值得特别关注。
包公故里文化园建设
肥东县对包公文化的深层价值进行了充分挖掘。他们打造了包公故里文化园这一综合性文旅项目,并推出了众多以包公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和活动。该文化园作为国内首个互动体验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全面展示了包公文化的独特魅力。2023年12月,该园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资格,仅仅一年后,即2024年11月,又被认定为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这一系列荣誉充分证明了其显著的成就。在弘扬包公文化的同时,该园也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肥东县持续致力于包公文化的建设。该县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用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项目的精心打造。同时,不断丰富和拓展与包公文化相关的创作和活动类型。此举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还显著提升了该地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牌坊乡的旅游发展
牌坊乡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将蹴球、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融入景区开发。2018年,通过盘活闲置民居,成功打造了观稼园民宿。这种将农户布局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该乡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不断探索。依托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同时,创新民宿经营模式,使游客在体验地道乡村生活之际,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
环巢湖民宿集聚区
环巢湖的自然资源为背景,东岸聚集了诸如四顶山居等众多高品质民宿,构成了一个集中的区域。这些民宿采取“民宿+”模式,拓展了多样化的旅游方式。例如,欢乐森林推出研学旅游,水清木华则提供观光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
巢湖东岸的民宿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它们针对不同游客需求,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路线。这些线路旨在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进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六家畈的转型变迁
六家畈,作为我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超过4000名海外华侨。这里的明清古村落建筑群已被列为市级文物。自2019年起,村民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对古民居进行了修缮,并保留了其原有风格。目前,六家畈已成为侨乡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并建成了众多设施和景点。
当地村民踊跃投身于保护与建设活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历史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此举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并提升了地区的整体风貌。
江淮侨乡六家畈项目
肥东县以“江淮水镇、文化侨乡”为发展核心,精心打造相关项目。该项目占地达3908亩,首期投资额高达5.5亿元。依托江淮侨乡古镇的丰富资源,该计划旨在为合肥市的乡村振兴贡献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该项目致力于汇聚各类资源。它旨在融合侨乡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力求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此举旨在激发更多地区对这种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借鉴。
整体文旅战略成果
肥东县依托长古旅游公路,将不同旅游形式连接成线。凸显“渡江红色文化”、“包公故里文化”和“巢湖生态文旅”三大特色品牌。采取多项措施,持续促进文化旅游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
当地政府在规划时,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协调。这种整合型的发展策略,为肥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这一模式预计将继续吸引众多游客的到来。
您认为肥东县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能否在其他区域推广?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文章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