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我省已出台应急工作预案,内容涉及省内及与外省相关的重要影响等多个方面。
预案适用范围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若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引发人员伤亡、巨额财产损失或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或若省外灾害导致省内与省外交通线路中断,进而影响人员和物资运输,造成严重社会后果,则该规定适用。此规定基于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旨在全面防范内外灾害影响。例如,靠近省界的关键交通线路若遭受此类灾害,可能对省内多个领域造成广泛影响。
本省各区域受灾程度不一,受灾情况复杂多变,因此,预案的制定旨在全面应对这些复杂的受灾状况,确保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得以实施。
有关部门机制启动
相关部门将依据实际情况启动本领域的安全防护体系。在跨部门协作方面,其效能得到了有效体现,如在煤炭、电力、油气运输保障等领域。特别是在春运期间,为确保煤炭、电力、油气等资源供应充足,多个部门间的协作机制承担了协调煤炭、石油、电力等供应调度的重任。
面对交通物流保障畅通的挑战,相关部门依托协调机制确保省内货物运输顺畅,交通网络保持流通,进而维护物资运输和民众日常出行等多领域的正常运行。
灾害等级划分
灾害事件根据其严重性和影响范围,被划分为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从轻微(Ⅳ级)至极其严重(Ⅰ级)均有明确的标准。例如,在省气象台发布大雪预警的情况下,相关情况可被归类为一般等级。若两个或以上设区市的大部分地区在24小时内新增积雪深度超过5厘米,则属于这一等级的范畴。
省气象台一旦发布暴雪警报等更为严峻的预警,若2个或更多设区市的绝大部分区域24小时内积雪新增量超过10厘米,灾害等级将逐步提升至更高层次。这种分级方式有利于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等级灾害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典型受灾情况与影响
全省电网负荷减少5%至10%,若此现象危及电网的稳定与安全,将对工农业生产及民众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以部分工厂为例,若电力供应短缺,生产流程将可能延迟,甚至完全中断。
若某设区市通信全面中断或多个设区市通信局部受阻,该地区的信息交流将受到阻碍。此类情况会导致依赖通信网络的物流配送调度出现延误,进而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指挥机构的抢险救援
各级指挥机构负责本地的紧急救援任务。若当地救援力量或物资不足,可申请外部支援。例如,某县遭遇重大灾害,当地救援队伍无法独立应对时,可以向市级或邻近的县(市、区)寻求人员或物资援助。此举确保了各地区在救灾能力上不会因自身资源短缺而受到限制。
灾害频发地区众多,各级指挥机构构建起相互支援与补充的协作网络,全力确保受灾区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灾害后的救助恢复
受灾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向受灾民众提供援助。灾害过后,将设定具体的恢复计划。环境清理将在1至2天内完成,以促进生活环境的快速恢复并防止卫生问题。确保在3天内基本恢复电力、供水和通讯,这是满足民众基本需求的关键。5天内,主要道路将基本恢复通行,确保物资运输和民众出行恢复正常。
在此提出疑问,若您所在区域遭遇此类灾害,您认为您所居住的小区在应对灾害方面的应急预案是否到位?期待各位点赞、转发并踊跃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