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市第一人民医院未来路院区发生了一起感人事件。市民任素娟慷慨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帮助了一位陌生的患者。这一善举令人感动,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无私奉献和生命救助的关注。
捐献者任素娟的基本情况
任素娟,现年36岁,育有一名10岁男孩。2009年5月,在姐姐陪同下,她在逛街时注意到市红十字会正在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受“救人一命”的信念驱使,她捐献了血样,并加入了捐献者资料库。自那时起,15年间,她共收到3次初筛配型成功的通知。前两次因患者原因未能成功,但这一次,她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同意”。
她起初并未向家人透露相关情况,直至经过高分辨率基因检测和身体检查均顺利通过,她才向母亲透露。这一行为体现了她的坚定意志,同时也显现出她对家人的关心,不愿让他们提前承受不必要的担忧。
企业人士点赞捐献行为
12月13日,苏州农润资产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群峰抵达平顶山。她出席了市红十字会举办的任素娟捐献造血干细胞送别仪式。在仪式上,李群峰对任素娟的崇高举动表示赞赏,并致以良好祝愿。这一举动显示出任素娟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当地市民的尊敬,还得到了外地企业人士的肯定与褒扬。
李群峰的到访与点赞表明,任素娟事件在社会层面的关注度已超越平顶山地区,外界亦对此事产生了关注。她的善举赢得了更广大群体的认可。
患者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在欢送仪式上,任素娟接到了患者女儿亲手寄来的感谢信。信中提及,该家庭曾享有美满生活,然而父亲不幸患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生活轨迹因此改变。在寻找骨髓配型过程中,有3名志愿者初筛合格却拒绝捐献,这使得他们一度陷入绝望。
任素娟的到访犹如一束光芒照亮了这个家庭。他们的故事让人深刻体会到患者寻找捐献者过程中的不易,同时也彰显了任素娟坚持捐献的崇高精神。在这关键时刻,这种生命的援助显得尤为宝贵。
捐献的全过程
12月19日早上8点前后,任素娟在连续使用数日动员剂后,迎来了捐献的关键时刻。她提前抵达市一院血细胞采集室,采用外周血采集法进行捐献。大约8点40分,穿刺成功,采集工作随即展开。在病床上,她的表情保持平静,同时与亲友及志愿者进行交谈。
9时30分,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元玉抵达现场,向任素娟赠送了鲜花,并颁发了荣誉证书。任素娟是河南省第1471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平顶山的第68位捐献者。至下午2时左右,采集工作顺利完成,共采集到了282毫升的血细胞悬液。
捐献后的期待
捐献完成后,任素娟心情愉悦,她期望患者能够迅速恢复健康。这份承载着深厚爱意的“生命种子”被安置于恒温箱中,并由专人护送至患者所在城市。这一系列动作见证了新希望的诞生,任素娟的善举所展现的关爱与温暖将抚慰患者家庭。
她的捐献行为不仅涉及细胞信息的传递,而且象征着生命希望的延续。同时,她的愿望也凝聚了众多关注此事人士的共同期待。
事件的社会影响
平顶山地区乃至更广范围内,此事产生了正面效应。任素娟成为了典范,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她的故事使人们深刻理解到,骨髓捐赠是一项拯救生命的崇高行为。
请问各位,在目睹如此崇高的生命拯救举动时,您是否愿意像任素娟那样勇敢地加入捐献者行列?恳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共同传播这份积极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