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的当前阶段,公共图书馆职能的扩展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动向。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图书馆自身的变革,还涉及就业和创业资源的重新组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黄浦区的做法尤为突出。
黄浦区的先行先试
12月18日,上海市黄浦区发生了一起重要事件。在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黄浦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一场名为“书香黄浦”的图书馆×创业年度发布活动在黄浦区图书馆成功举办。此举标志着黄浦区着手研究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潜在价值。该活动涉及多方协作,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机构携手推进相关计划。这一创新尝试在当地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它颠覆了公众对公共图书馆传统功能的认知。
黄浦区图书馆和明复图书馆是该计划的核心依托。这两座区级图书馆各自具备独特优势,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在当地的影响力方面。黄浦区期望利用这些优势,打造新型的服务站点,以促进就业创业资源的整合和推广。
明复图书馆现状
位于陕西南路的明复图书馆始建于1929年,曾是中国首座公共科技图书馆。该馆虽处繁华闹市,却独显静谧的学术氛围。长久以来,它深受读者喜爱,早期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高峰期较为集中。但近年来,读者群体悄然转变,中青年人数逐渐上升,他们多是为了自我提升和自主学习。这一变化促使图书馆在服务策略上进行了深入思考。
明复图书馆即将遭遇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读者群体的变迁,图书馆需对现有资源和服务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中青年读者可能对就业创业信息有更高需求,这促使图书馆在馆藏和服务内容上作出相应调整。
就创服务站的设立
黄浦区致力于构建黄浦图书馆就业创业服务站点。此项目中,关键步骤之一为设置图书馆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区域。黄浦区图书馆及明复图书馆的入口处均贴有“黄浦图书馆就业创业”的标识,明确指引至“24小时城市书房”中的就业创业图书专区及阅读角落。各类财经、管理书籍陈列清晰,读者无需检索即可直接查阅,极大地便利了他们快速获取就业创业相关资讯。
该专区为读者搭建了一条快速获取信息的途径。与过去在图书馆耗费大量时间寻找书籍相比,读者现在可迅速找到与就业创业相关的关键文献。对于寻求就业机会的年轻人和有创业意向的人士,这个专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就创业活动举办
黄浦区在图书馆积极开展了多种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活动。在为期四个月的试验阶段,共举办了八次培训、讲座、课程和分享会。这些活动广受欢迎,据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彭明透露,预约名额供不应求。这一现象表明,这些活动精准地满足了社会需求。
这些活动具有显著意义。首先,它们为读者拓展了学习就业创业知识的途径,通过培训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读者的实践技能。其次,它们为面临相似挑战、拥有相同梦想的读者搭建了交流的桥梁,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读者都能互相交流信息,共同进步。
就业见习基地
黄浦区图书馆与明复图书馆,作为“黄浦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专属小站,设立了图书馆就业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应届大学生及35周岁以下的失业青年提供实习机会,并附带了相应的培训。在首轮选拔中,5位见习生的年龄介于23至35岁之间。这些见习生各自处于不同的生活阶段和职业发展期,包括刚毕业、暂无工作或正在转行的人,但他们共同选择了通过阅读书籍重新开始。
该基地为青年人打造了一处过渡空间。在此,他们可在图书馆浓厚的文化环境中自我提升,同时也能获得实际工作经历和培训辅导。此举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并提升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公共图书馆职能新拓展
公共图书馆过去主要负责图书借阅等传统服务,但黄浦区的新尝试为这一职能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它现已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窗口。此外,图书馆在为中青年读者提供就业和创业服务方面,进行了一次极具创新性的尝试。
这或许预示着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欢迎各位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同时,我们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观点,共同深入讨论公共图书馆职能的拓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