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携手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行了2024级星宇现场工程师班的开学典礼。此活动对于培养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校企合作新探索
现场工程师班是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项关键尝试。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大量能够满足产业需求的高素质现场工程师。这种模式有望成为缓解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它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机会。同时,它紧密跟随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职业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职业教育对国家产业进步至关重要,其发展情况引人关注。这种模式是否能在更广范围内被采纳和应用,实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校方办学目标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朱敏在开班仪式上指出,星宇现场工程师班代表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学校计划从三方面着手推进:首先,通过高标准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其次,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支持;最后,实施严格的考核标准。学校将设立严格的教学规范,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优化考核机制,旨在创建一个可积累、可推广、可升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模式不仅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具有创新意义,而且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
一旦目标确立,学校接下来需应对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这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有效达成。
企业技能培养
星宇公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他们在专业技能的培训上,将紧密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该体系不仅包括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的全面内容,还涵盖了从单项技能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企业还将采用项目驱动和实战演练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实践技能。此举旨在为企业输送即用性强、竞争力高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企业在培养人才时,如何恰当地协调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的比重,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仪式当天活动
开班仪式当天,师生一行参观了企业博物馆及大灯生产线的车间。此次参观使学生对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及生产一线的现状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间的关联,对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确立学习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
那么这种实地参观是否能够成为后续职业教育类似活动的范例?
全程联合培养
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了星宇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该计划涵盖了从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到企业就业的整个流程。针对企业实际状况,实行了双轨并行模式,并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融合:教学与实际岗位、教师与导师、考核与考试、学历与资格证书的紧密结合。通过这种无缝对接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出合格的工程师。这一方案既全面又细致,彰显了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坚定决心。
探讨这种深度合作在面临多样化专业需求时,是否能够灵活作出调整,确保其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发展意义
现场工程师班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企业基层、接触产业实际需求的机会,并让他们参与到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此举有助于学生更明确地规划职业生涯,同时点燃了他们对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热情。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这种培养方式更贴近产业实际,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如何有效增强学生在该模式中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期待读者们能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转发,并踊跃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