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地遭受寒潮侵袭,气温明显下降,室内外温差显著拉大,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面对这一现象,公众如何有效应对,已成为当前热议的焦点话题。
寒潮影响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受到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天气的影响。自北至南,众多地区气温显著下降。北方某些城市降温幅度超过10摄氏度,南方部分地区气温亦大幅降低。这种降温导致室内外温差迅速扩大。在寒冷气候中,血管易受影响,血液状态随之改变,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因此,寒潮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一点必须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这种风险不仅影响老年人,也波及中青年群体,寒潮天气对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威胁。
冬季心梗高发
冬季通常为心梗的高发期。据医生所述,此季节医院接收的心梗病例明显增加。数据显示,某些医院在冬季接诊的心梗患者数量较其他季节高出约30%。冷空气对人体血管产生刺激,引发血管收缩,血液变得更为浓稠。此外,血压难以保持稳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血管内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梗。
心梗一旦发生,对患者健康的危害极为严重。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心脏的血液供应功能。即便在平时,部分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仅为五六十个百分点,但在寒冷季节,血管因痉挛收缩,其堵塞程度可能加剧至七八十个百分点,甚至高达九成,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严重受阻。
呼吸道疾病影响心衰患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此期间,心衰患者感染呼吸道疾病成为诱发因素的概率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本就较弱,一旦感染呼吸道疾病,身体的应激反应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这如同在已背负重担的骆驼背上再增加一捆草,极有可能导致其正常机能的崩溃。此外,若因呼吸道感染引发并发症,还将进一步恶化心衰的症状。
医院数据显示,呼吸道疾病导致心衰病情加剧的患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心衰患者及其亲属在冬季需格外警惕,加强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警惕信号
在寒潮期间,冠心病患者需对自身症状保持高度警觉。若出现心脏压迫感、胸痛、胸闷等不适,可能是心绞痛加剧的征兆。此类症状可能在气温下降后的一至两天内显现,亦或在持续的寒冷环境中逐渐累积。部分患者可能忽视这些症状,误以为系常态,然而,这些症状实际上可能是心脏疾病恶化的警示。
若忽视这些警示信号,冠心病可能加剧至更为严重的程度,对生命健康构成重大风险。因此,冠心病患者需持续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尤其在寒潮期间,更应提高警惕。
心衰患者症状加重的表现
在寒冷的天气中,心衰患者的病情可能加剧。一旦感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某些症状便可能逐渐显现,此时需引起高度重视。例如,运动能力会出现显著下降,原本轻松攀登的楼层现在可能只需爬上两三层,患者就会感到气喘吁吁。此外,还可能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若出现喘憋和下肢水肿等问题,应更加警惕心衰病情的恶化。
心衰患者的家属需密切关注症状的演变。患者自身可能未能充分察觉病情的进展。家属的密切关注对于及早发现并处理心衰病情的恶化极为关键。
高血压患者与季节交替
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出现不适,尤其在季节更迭,尤其是寒潮来临,气温剧烈变化时,均应每日监测血压。气温骤降会引发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上升。据部分地区的实际测量数据,在寒潮期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上升幅度可高达20毫米汞柱。
若未能及时察觉并控制这种血压的波动,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压患者需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并根据血压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寒潮来袭之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关注诸多事项。读者朋友们,在寒潮期间,您是否特别留意了家中老人的心脑血管状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同时,也恳请大家点赞并转发本文,以便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