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尾声寒意犹存
近日,尽管寒潮势力有所减弱,但多地仍承受着其残余效应。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及上海等地的部分区域记录了2月份的最低气温。黄淮、江淮、江南等区域内的许多地方遭遇了本季最冷的天气。这种低温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气象记录表明,多地气温明显下降,导致民众纷纷增添保暖衣物。街面上行人步伐加速,户外活动显著减少。同时,随着气温的降低,某些蔬菜的价格也有所上升。
今明气温显著回升
未来两天,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将出现上升趋势。在多数地区,气温上升将较为显著,预计累计升温幅度将在8至12摄氏度。华北中西部等地区升温更为突出,最高气温可能超过16摄氏度。气温上升阶段结束后,气温将逐步回升,从当前偏低的水平恢复至接近或略高于历年同期的水平。
气候明显转暖,阳光变得温暖宜人,参与户外活动的人群逐渐增加。公园和广场等公共场所,众多老年人和儿童纷纷把握时机,沐浴阳光、锻炼身体。气温的升高促使某些农作物重新开始了生长周期。
华南回暖或现回南
11日至12日,华南地区气温显著升高。这一升温趋势伴随着空气湿度的上升,存在引发回南天的风险。在此期间,居民家中地面和墙面可能会出现潮湿现象,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居民们已采取了一系列防潮措施,如严密关闭门窗和开启除湿器。商业上,除湿器的销量明显增长,商家们积极抓住这一市场良机,加大了产品推广的力度。
冷空气再度来袭
11日至13日,中东部地区将遭受新一波冷空气侵袭。预计这股冷空气将使气温下降4至6摄氏度,部分区域降幅可能超过8摄氏度。气温的再次下降预示着天气将再次变冷。
相关部门已提前发布了低温预警,并向公众广泛传达了相关警示。众多供暖企业已经开始实施预防性措施,旨在保障供暖服务的连续性。不过,此轮气温的降低可能会对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省内天气复杂多变
日前,我国东部及西北部地区普遍出现小雨,局部地区雨量甚至达到中等水平。全省范围内,有3个监测站点记录到的降水量介于10至25毫米,河口县桥头乡冬瓜林站以15.2毫米的降水量位居首位;此外,1171个监测站点记录到的降水量在0.1至10毫米之间,这一数据占总监测站点数量的25%。在夜间至清晨时段,东部和南部部分区域还遭遇了大雾天气。
在午后时段,西北部和中南部部分区域遭受了7至9级的风暴级风力,同时伴有降雨和浓雾现象。这一天气状况给省内的交通运行和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困难,预计将导致部分航班和列车服务可能受到影响。
穿衣建议应对温差
中东部地区气温呈现上升态势。但省内多数地区日间与夜间温差较大。滇中及西部地区,温差多在10℃至15℃之间。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气温波动频繁。若着装不当,感冒风险也随之上升。
专家建议,出行前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不仅要关注最高气温,还应注意最低气温。若气温差异超过10摄氏度,推荐采用“洋葱式”穿衣策略,这样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此策略有助于应对气温的波动。您是否经常运用“洋葱式”穿衣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使用体验,并请点赞和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