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河南的两位“00后”青年陈启源与索泽辉,在紧张的考研备考期间,毅然决定暂停复习,前往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他们原本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未来规划,却选择为了救助素未谋面的生命,做出了个人牺牲。
爱心的起源
南阳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陈启源,在18岁之际,将无偿献血视为成人礼。献血时,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能够拯救生命,随即自愿留样,成为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员。他怀揣着助人为乐的初心。同样,福州大学的毕业生索泽辉,在2022年5月参与无偿献血时,也加入了资料库。他们当初的善举,未曾预料到会在今日拯救生命。两人均怀有善良的内心。
配型成功后的决定
陈启源,今年五月正忙于备考研究生考试,接到电话得知配型初步成功。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捐献,因为他坚信挽救生命最为关键。同样,当索泽辉得知自己有机会捐献时,他同样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尽管考研的压力对他们来说不容小觑,但他们都认为救助他人生命更为迫切。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他们在他人生命面前所做出的无私选择。
家人的支持
陈启源为了消除家人的担忧,搜集了众多成功的捐献案例,并详细介绍了后续的流程,最终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他的努力使得家人能够理解并认可他的善举。尽管索泽辉在文中并未提及家人态度,但可以推测,他的决定同样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家人的支持是顺利完成捐献的关键环节。
捐献的流程
捐献造血干细胞需经过高分辨配型、捐献前体检以及注射动员剂等步骤。尽管他们清楚这些流程可能会对紧张的研究生考试复习造成影响,陈启源与索泽辉依然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捐献之路。他们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与时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巧妙地协调考研与捐献这两项重大任务。
成功捐献
11月20日中午,河南省人民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见证了陈启源和索泽辉的捐献过程。他们成功捐献,分别成为河南省第1452例和第1453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的造血干细胞,如同生命的种子,有望为两位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在这一刻,他们不仅是备考的学子,更是传递生命希望的使者。
美好期许
捐献完毕,他们即刻踏上归途,为考研的备战继续努力。然而,此刻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患者迅速恢复健康的期盼与关切。他们的经历向世人揭示了“00后”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考研备考的关键时刻,他们选择先救助他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当代年轻一代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此,我们向各位提出疑问:若身临其境,各位是否也会作出相同的选择?我们期待各位能够踊跃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这份温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