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成渝中线高铁传来重大消息。一根长达40米、重达千吨的箱梁,已成功放置于麻湾特大桥31-30号桥墩。此举标志着安岳至大足段架梁作业的启动。这一进展不仅是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的关键里程碑,而且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原因在于,这涉及新型40米箱梁的安装,其众多优势引发了广泛的期待和关注。
新型40米箱梁优势多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正在使用新型40米箱梁进行架设,该箱梁具备多项优势。箱梁尺寸为长度40.6米、宽度12.6米、高度3米,重量约1000吨,尺寸较国内现行高铁使用的32米箱梁更大。相较于32米箱梁,新型箱梁可显著降低土地占用。由于单榀梁长度增加,使用新型箱梁的桥梁在相同长度下,桥墩数量减少,箱梁接口也相应减少。此举有效提升了线路的稳定性,更好地满足了高速列车平稳运行的需求。
此外,该款40米长的箱梁在高铁建设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益。面对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其减少土地使用量有助于降低建设费用并减轻对周边环境的负担。同时,在确保线路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增强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从而对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产生正面影响。
箱梁预制架设任务承担者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铁五局负责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9标段551孔箱梁的预制与架设工作。这项任务至关重要,中铁五局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了保障箱梁产品质量,他们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项目部在此引进并研发了35台(套)智能装备。这些智能装备的运用充分展现了现代科技与高铁建设领域的深度融合。
这些设备并非仅作展示,其核心目的是切实服务于预制架设作业。依托这些设备,他们成功研发了数智梁场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管理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不仅能够高效管理各类设备,还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确保了每个环节的质量监管,为箱梁预制架设的全过程提供了坚实保障。
先进设备用于梁体架设
为确保新型40米箱梁的顺利架设,特别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其中包括国内领先的JQSD1000架桥机和YLFS1000E运梁车。这两款设备在性能上与普通设备有显著差异,其架桥跨度远超传统设备。面对大型箱梁,传统架桥机可能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这两款设备的额定起重量却更为强劲。
其智能特性与当前高铁建设需求高度匹配。尤其是,一线建设与后方管理系统可进行实时交互、监控和预警,如同为梁体架设作业配备了一颗智能大脑。这不仅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成渝中线高铁的重要性
成渝中线高铁并非一个普通的高铁项目,它在国家高铁网络的整体布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关键一环,该项目是我国高铁规划中的战略性布局之一。国家在高铁建设上的长远规划中,此高铁项目恰好位于关键节点。
此项目亦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里程碑。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焦点。该高铁作为成都与重庆“双核”之间的又一直接连接通道,其完工将有效推动两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进程。
线路相关情况
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92公里,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在大足石刻至简州区间,预留了提速的空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潜力。目前,正在进行梁体架设的安岳至大足段,恰好位于这一预留提速区域。未来若需提高车速,此处已有前期规划,无需进行大规模的线路改造。
该线路规划充分关注了与众多高铁线路的互联互通。其中包括已投入运营的西安至成都、郑州至重庆高铁,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西宁至成都、成都至达州至万州、西安至重庆、重庆至昆明、重庆至万州等多条高铁线路。这些线路的连接将构筑起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成渝地区高铁路网。此举对于西南乃至全国铁路交通网络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即将带来的时空改变
成都至重庆的高铁行程仅需62分钟便可抵达。然而,随着成渝中线高铁项目的完工,两地间的时空距离将显著缩短。这一变化预示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在经济领域,两地人员的交流将更为频繁和方便,这对促进蜀汉蓉地区的商业合作及企业间的互动具有积极影响。
在民生领域,公众出行变得更加舒适且高效。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商务旅行,均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出行体验。对于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带来的便利出行,你是否充满期待?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体现了我们对未来交通便捷性的美好憧憬。欢迎点赞并分享此文,同时,我们也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