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实施了一项令人鼓舞的行动。法官助理钟沛霖与郑茜茜牵头,带领海尾中学和乌烈镇学校的25名学生前往乌烈法庭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此举将法治教育直接带到学生面前,代表了法治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探索。
精心组织参观流程
昌江县法院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周密策划。法官助理引领学生们有序参观了乌烈法庭的多个区域,包括诉讼服务大厅、调解室以及审判法庭等。每个场所均承载着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学生们在细致的引导下,法官助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阐述了立案、调解、庭审和判决的程序。此安排使学生迅速对法院工作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不难想象,学生们置身于这些平日里既陌生又庄重的场所,内心涌动着对法治的崇敬之情,他们专注聆听每一句话,不断汲取法律知识。
这一系列参观活动显然经过精心策划,执行效率高。那么,此次参观对这些学生未来的长远影响又将如何显现?
审判法庭实景体验
审判法庭,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空间,见证了独特的体验。法官助理向同学们细致介绍席位配置、法槌的使用方法、开庭流程以及法庭纪律等相关事项。尤为吸引人的是,孩子们有机会登上审判台,体验坐在审判席上敲击法槌,过一把“小法官”的瘾。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了庭审中法官、书记员、人民陪审员等不同角色的职责。他们目睹了法徽,体会到了法槌背后的深意。在这一刻,法庭的庄重与法治的力量深深触动了这些青少年。
在体验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法律尊严的理解是否有新的提升?
聚焦特定主题教育
“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教育工作持续推进。法官助理围绕‘拒绝校园欺凌’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两大主题进行教育活动。这两个主题与青少年生活紧密相连。通过结合法律法规的教育,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将面临的法律后果。这种教育手段目标明确,旨在引导青少年远离不良行为。每当具体案例与法律条文相结合,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内心逐渐形成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探讨主题教育与同学们实际学习生活的结合点,究竟还有哪些可能?
学生收获与感受
这些同学经历了一次特殊的学习之旅。他们曾是校园中平凡的一员,对法院的运作知之甚少。然而,通过此次活动,他们获得了丰富的实际知识。不仅了解了之前难以接触的法院工作流程,还显著提升了法律意识。在目睹了庄严肃穆的法庭,聆听了法官助理的详细讲解后,相信他们内心对法律的敬畏之情将在重返校园后激发更多同学对法律探索的兴趣。
他们回到学校后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感悟分享给更多同学?
法院持续服务计划
昌江县法院显然对此次活动成果并不满意。他们已制定了积极的下一步计划,旨在扩大司法服务的范围。该计划重点在于充分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这一平台,坚持不懈地推进学生的普法宣传教育。他们正积极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法院期望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法治体验,进而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最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此举充分展现了法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视和责任担当。
法院的持续服务计划是否能够涵盖昌江县的所有学校?
活动的深远意义
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它并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参观学习经历。宏观上,它显著提高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在校园霸凌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的当下,这种教育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对于昌江县而言,这标志着法院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它对区域法治环境的营造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昌江县的青少年或许能更自觉地遵守法律,并更积极地参与到法治建设中。
这种活动形式在其他地区能否迅速推广和借鉴尚存疑问。我们期待读者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同时欢迎点赞和分享。